黄道乡:奋力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
强化党的建设,筑牢脱贫之本。一是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该乡不断健全完善村(居)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功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五位一体”组织架构,全面实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成黄道乡机关党支部、丹阳村党支部、马黄村党支部、黄溪村党支部等6个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以铜仁智慧党建一体化平台为抓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坚持把党员教育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二是加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队伍建设。该乡坚持选优配强“村支三委”班子,通过书记讲党课、举办党建业务专题培训班等形式给党员干部持续“充电”,加强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春晖扶贫”计划,加大从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中选优配强“村支三委”班子力度。2019年,补齐配强1名村主任、2名支委委员,确保村党组织带头人个个过硬。同时,把党员作用发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我是党员我带头”活动,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和能力素质,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转移就业中当先锋、作示范。三是扎实开展“先进村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该乡坚持以“党建+”为支点,建立3组“帮扶对子”,通过“党建促动、思想驱动、产业带动、就业推动”四步联动,因村制宜选路子,切实发挥好先进村帮带作用。截至目前,长坳村、白屋场村、力坳村等3个贫困村862名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实现绝对贫困全面“清零”。
深化产业扶贫,夯实脱贫之基。一是把党组织设在产业链上。该乡围绕特色香柚、花椒、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在白屋场村、黄溪村2个示范特色产业链上率先建立产业党小组,并选举优秀党员任合作社党组织书记、委员,让合作社党组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同时,明确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把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纳入党员干部绩效考评体系,与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相结合,有效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取得成效后,在全乡大力推广该模式,覆盖生猪、肉牛、跑山鸡、黑香猪养殖和特色精品水果、大棚蔬菜种植等产业,让党组织真正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二是把党员能人聚在产业链上。为发挥产业党支部示范带动作用,该乡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鼓励党员能人瞄准市场需求,利用该乡优势和生态资源,做特色产业的开拓者。在党员能人的带领下,全乡累计发展特色产业1.8万亩,形成了千亩以上产业基地8个,建成了香柚基地20个9700余亩、油茶基地11个6300余亩和龙江精品黄桃产业基地、大榜黄金李产业基地、黄溪跑山鸡产业基地、马黄黑香猪养殖基地等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其中,黄道乡香柚成为了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系列品牌的全投产品,并成功赢得寻味中国上榜品牌桂冠。三是让贫困群众富在产业链上。该乡注重发挥党支部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组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高标准大棚蔬菜,带动贫困户396户,户均增收1200元;通过“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生猪养殖基地8个、肉牛养殖基地3个,在建4个生猪养殖场,实现年存栏生猪3.5万头、肉牛1500头,带动贫困户597户,户均增收800元以上;通过“贫困户贷款+带资入企+就业分红”模式,2019年兑现朱砂古镇入股分红400户64万元,西南商贸城入股分红100户16万元,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948户71.45万元;通过“公司+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电商”模式,2019年实现农副产品电商交易额405万元,带动5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
细化就业扶贫,激发脱贫之源。一方面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家有良田万亩,不如薄技在身。”该乡依托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等培训资源,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技术含量。2019年,技能培训贫困人口449人,发放补贴26.8万元。同时,通过驻村工作队、“5321”帮扶干部入户走访时积极引导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促进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另一方面分门别类组织劳动力就业。该乡定期对贫困群众就业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依托建档立卡和易地搬迁劳动力摸排数据采集系统为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贫困人口精准找岗、引岗、送岗到户到人。同时,建立多元化、稳定可持续的就业机制。每年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到苏州高新区务工,累计帮助4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统筹开发护林员、护路员、环卫工等各类公益性岗位,对困难群体实行就业保障,100余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轻松就业。(黄道乡 刘司吉)
上一篇:独秀书房获评“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