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七星关区千溪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记述

发布时间:2020-01-22 03:29:08 来源:毕节日报

  一条条公路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旧貌;一栋栋新房圆了困难群众的安居梦;一个个产业基地的建立让农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一桩桩好事、实事如汩汩清泉,滋润了群众的心田……

  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迈进。刚刚过去的2019年,七星关区千溪乡朝着全面脱贫奔小康的目标,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兴荣村位于千溪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由原兴荣村、繁荣村合并而成,全村1516户5806人。截至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146户664人,属于二类贫困村。近年来,兴荣村借脱贫攻坚的“东风”,夯实党建、培育新风、发展产业,精准施策,挖掘自身资源,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正当时的新农村画卷。

  走进兴荣村,水泥路纵横交错,与外界相连,与户户相通;一幢幢乡村楼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群众三五成群在集市上采购物品,怡然自得。

  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改善村容村貌。近年来,兴荣村积极开展垃圾清理,着力清理村内主干道两侧垃圾、杂物,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建立卫生长效机制,强化队伍建设,配齐用活公益性岗位人员。同时,开展以拆除废弃畜禽圈舍、危旧房屋、整理乱堆乱放、清理水渠、清运建筑渣土等为内容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有效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生活环境。

  “我村在2019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按照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五步工作法’和区委相关工作部署,在基地种植刺梨1000亩,同年9月在基地套种大白菜1000亩、大白萝卜100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以短养长,并为40余名贫困户提供了劳动岗位,带动全乡335户贫困户参与分红。”兴荣村党支部书记李晓成说,该村大白菜种植基地按照“村民委员会+村社一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由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带头到地里进行指导和劳作,选取有技术的党员组建产业结构调整党员先锋队,通过发展大白菜种植,发放务工工资17万余元,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近务工的问题。

  “原来我在家种苞谷,一年下来也没什么收入。现在跟着村里种白菜,负责管护工作。” 54岁的村民张同林介绍,现在他管护大白菜种植基地,每个月有3000块钱的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6个核心指标,全乡973户452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人均纯收入达6506元,所有贫困户收入超过了脱贫线,饮水安全有保障。”千溪乡乡长李晓军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治愈懒散的“作风病”是重要抓手。千溪乡对有懒散病症的干部动真格,建立追责机制,组建考核领导小组,切实推进帮扶责任落实;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制定“一村一方案”,合理安排市县乡村帮扶干部结对任务;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对重点工作及时安排部署,重点政策带头研究解读,解决实际问题,自上而下带动,改变干部作风。

  思想有变化,提高满意度。通过召开群众会议、板凳会议、“四个一”活动等,全面落实政策宣传,加快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对住房、教育、医疗、产业、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逐条、逐户对接,建立帮扶台账,严防缺户漏项,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有效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深入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扎实开展好脱贫后续发展工作。

  “有了政府的帮助,家里的情况变得比以前好得多。利用‘特惠贷’贷款5万元,买了3头牛养了7头猪。2016年政府给我们发放88只鸡苗,2017年发放125公斤脱毒马铃薯,2018年发放辣椒苗2000株……”说起政府的好政策,村民陈昌英赞不绝口,她被聘为村寨护洁员,每个月有500元的工资,还给村委会驻地打扫卫生一个月有400元工资,同时,扶贫车间运行以来还兼职做藤椅挣零用钱。

  环境有改善,基础设施有保障。截至目前,该乡共完成通组路硬化1.02公里、断头路硬化447米、串户路硬化14767.15米、院坝硬化42514.3平方米。村庄里纵横交错的道路全部铺上了水泥,干净而平坦,全乡环境整洁美丽,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面貌,道路硬化在改善贫困户出行条件的同时提升了村容村貌。

  现在的千溪乡,已经褪去破旧的外壳,向着诗意村庄迈进。“今后全乡将围绕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脱贫形象,逐步巩固好新兴产业,提升品质,实现一村一特、一村一品,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力量。”李晓军充满信心地说。

相关热词搜索: 贫困户 工作 全乡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