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臣:真情帮扶润无声 扎根基层绽芳华
11月7日,为了核实一名贫困户有无工商营业执照,周末仍坚守岗位的朱昌镇伍坪社区驻村干部葛臣,一大早便骑着摩托车到朱昌镇市场监管所查询。在返回伍坪社区的路上,葛臣不幸发生了交通?~故,双膝关节被擦伤,胸右侧多发性肋骨骨折。被及时送到医院后,看到妻子李陈诚流下的泪水,他以退伍军人的豪气安慰道:“没事的,我很快就会好起来,伍坪社区的村民还等着我回去带领他们走向美好生活呢。”
40岁的葛臣曾在川藏线上服过三年兵役。退伍后,他进入区自然资源局执法大队工作。2018年初,根据脱贫攻坚工作需求,他被局里抽调到阴底乡大丰村从事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接到任务后,葛臣带着简单的行李暂别家人去到了大丰村。2019年初,葛臣被调整到朱昌镇伍坪社区驻村。
“起先正逢爱人进入临产期,自己的思想上有一些波动。但是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我知道,帮扶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群众身边,使他们真正得到实惠,所以我从思想上真正地解脱?缋矗??姆?幼橹?才牛?闳痪鋈焕吹搅宋槠荷缜??rdquo;葛臣回忆道,起初,在他心里,对妻儿的不舍、对前方道路的陌生、对驻村工作的茫然,一系列复杂情感的相互交织着。然而进了村、入了户,他逐渐明白,帮助老百姓搞发展、谋生活,过上美好日子,是驻村工作的真正意义,是老百姓的一件大事,更是自己必须要完成的大事。
“我所在的伍坪村,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大部分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家。”社区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滞后、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扶贫工作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人群之多,第一步从何开始?葛臣思索后决定从“脚”开始。他迈出了扶贫工作第一步——走访村户、掌握数据、了解情况,没有双休,没有节假日,就这样,在伍坪社区的乡村小路上,葛臣一走就是两年。
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村民不理解政策,他耐心地一一讲解,鼓励他们摆正心态、积极劳动、脱贫致富……在伍坪的这两年里,葛臣通过走访、调查、摸底的方式,将该村贫困户的情况熟记于心,他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下了走访过程中贫困户反应的问题和自身发展意愿,通过协调,他将这些问题一一列出解决方案,尽力解决问题,为贫困户的发展提供支持。
“他隔三差五就来对我们嘘寒问暖,甚至自己掏腰包给我们接水管、接电线,是位好同志、好干部。”在村民王琼的心中,她家如今能过上好日子,离不开葛臣的“功劳”。
而贫困户徐福俊一提到葛臣,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真是一个电话,哪里需要哪里钻。有一次我家水管坏了,吃水成大问题,一个电话向他反映后,小葛二话不说自掏腰包,就买水管请人帮我安装。多亏他,现在我家种辣椒、养猪,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脱贫攻坚,使命在肩。精准扶贫的工作,内容细、要求高,需要每一名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考验着每一名扶贫干部的脚力、眼力、脑力。“平常我们积极配合镇政府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全心全意为群众找一条致富路,对重点贫困户进行帮扶。”葛臣说,有一次,他看到贫困户家养殖圈脏,便买来水管帮忙清洗,这虽然是小事情,但看到群众满脸的笑容,他的心里也十分高兴。
“有一户家中只有两个未成年的小孩,父母均外出打工,家徒四壁,门窗都是塑料纸,葛臣便向上级反映,争取资金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在给两个孩子安装玻璃时,玻璃深深地在了他手上划了一个大伤口。”社区主任唐鸿说,虽然受了伤,但葛臣随便包扎一下,又接着给孩子们安装了一张床和一张书桌。如今,这户人家经过努力终于脱贫了,日子越过越好。
看着在自己手上完成的一个个项目,看着一天天变化的村容村貌,看着群众百姓们一张张满脸的喜悦,葛臣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也更加让他感受到身上沉甸甸的担子和心中的那份责任——为群众服务永无止境。虽然因伤卧床,但他说,为了这份责任,他会继续努力、继续坚持,尽快返回工作岗位,为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上,还有许多像葛臣这样的扶贫干部,为了扶贫大业,不怕流血流汗;为了扶贫事业,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他们用辛勤与汗水,描绘着新时代基层工作者的本色与初心,谱写着绚烂的青春篇章。
相关热词搜索: 贫困户 工作 社区 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