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自然资源局多措助推生态环境保护
一、积极实施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大方县煤矿、硫磺矿恢复治理项目,分为零星区块、猫场区块、瓢井区块、马干山片区(受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马干山片区已调整为东关乡片区)四个片区。截至目前,零星区块已完工,2020年9月完成县级验收自检,现正在按照专家组意见进行整改,完善竣工资料,预计12月中旬上报验收;瓢井区块已完成工程量的91.4%,猫场区块已完成工程量的72.6%,东关乡片调整后的方案已于10月13日送市山水办审批,10月23日批复,还未开工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对切实保护生态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把地灾防治项目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工程”,提升人居环境。一是积极开展隐患点巡排查。2020年以来,组织县技术保障单位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及省地矿局102地质大队技术人员开展巡排查1300余人次,通过巡排查,新增地质灾害隐患5处,并及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完成了全县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点26处的建设工作,同时在2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滑坡预警伸缩仪68套,在6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预警广播66套。并加强对已安装的监测预警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人防+技防”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三是强化地灾隐患治理。全力组织实施完毕2016年以来获省级立项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项目4处,并组织验收交付使用,消除了地质灾害对138户523余人的威胁。县级自行立项治理项目4处,总投资约1900万元,治理完成后消除了地质灾害对195户652人的威胁。当前正在实施治理项目1处(鼎新乡同心村姚家组姚寨小学崩塌);正在走招投标程序项目2处(小屯乡法启村一组崩塌治理项目,黄泥塘镇背座村柏杨组滑坡群防治工程),通过项目治理,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彻底消除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
三、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保障生态安全。按照上级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成立以自然资源、发改、住建、交通、水利、文旅、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红线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动员和重大问题的协调等。生态保护红线数据库中,大方县行政区范围内生态红线总面积为88559.1313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5.3%。其中大方县剩余部分生态保护面积为73833.9152公顷(扣除金海湖及百里杜鹃),占全县国土面积为27.91%。金海湖(双山镇、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文阁乡、竹园彝族苗族乡,以下金海湖新区均指这四个乡镇)新区生态11453.4954公顷,保护红线面积3271.7207公顷,占金海湖新区国土面积为9.73%。百里杜鹃(沙厂彝族乡、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黄泥塘镇、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百纳彝族乡)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百里杜鹃国土面积为22.08%。截至目前,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已形成最终成果,现正按照自然资源部反馈的意见修改上报。
四、加强打击非法采煤采矿工作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深入开展自然资源动态巡查工作,继续保持打击非法采煤采矿的高压态势,巩固工作成绩,实现常态化管理。大方县非法采煤窝点分布在26个乡(镇、办事处),其中,羊场镇、理化乡、牛场乡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无非法采煤窝点。2020年以来,组织对辖区内巡查252余次,炸封关闭非法采煤窝点8处、关闭临时采石点5处,代县人民政府下达《大方县人民政府土地、矿山动态巡查督检意见书》13份。截至目前,未发生因非法采矿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保障了安全的生产环境。
上一篇:我的扶贫故事|筑牢民生底线 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