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黄河水车亟待“入市”谋传承 冀守传统手艺“温度”

发布时间:2020-04-14 17:35: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高康迪)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坚守着自己老手艺的手艺人,在工业化可以“复制”出任何东西的时代,他们依然用自己的双手做出无法取代的佳作。黄河穿兰州城而过,多少年来,由于河岸距河面落差较大,两岸民众吃水靠肩挑驴驮,更没办法用河水灌溉农田。

  “伴着隆隆水声、阵阵水雾,在黄河岸边长大。”黄河水车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段怡村已经78岁,是段续的20代孙。

  段怡村所说的独一无二主要是因为,兰州黄河水车不仅外形设计精巧美观,极具结构学的匀称美,力学平衡美。遵循古老技艺制作的水车除轴端钢圈外,不用一根铁钉,水车制作,稳定年限可达40年。

  “手艺就是要手工制作,机械化生产根本无法替代。”令段怡村感到忧心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器流水线黄河水车出现,甚至被广泛应用,“机械化黄河水车省略了很多重要制作步骤,只是将外型‘复制’,不到三年就会出现倾斜、散架等问题”。

  “要让这门手艺开枝散叶。”段怡村带过的徒弟有十多人,让他感到迷茫的是,真正潜下心来学的人不多,“年轻人心态也有变化了,随着新生活方式的出现,老手艺不适应市场经济”。

  “要生存下来,才能保护手艺背后的文化。”段怡村说,要对其文化内涵有深入了解,这不仅是手艺人自己的事儿,全社会都要有这个意识,这样传承才有生命力。

  如今,段怡村将水车生活化与市场相结合,注重衍生品的开发,设计做出了“礼品水车”“室内景观水车”“露天景观水车”“江河实用水车”等一系列水车产品,共有20多种规格。接下来,他将潜心研究更加精致稳定的黄河水车。(完)

相关热词搜索: 水车 黄河 手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