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童书内容引争议 “选书难”折射家长何种隐忧?
近来,有部分童书相继陷入争议旋涡,被质疑“美化自杀”、内容不适合孩子阅读等,其中不乏知名作家的作品。这引起了一些家长的担心,甚至有人发问:到底怎么给孩子选书?
其实,在上述争议背后,某个程度上折射出的是家长们“选书难”的焦虑。
“现在的童书,大都会印有‘建议XX岁孩子阅读’字样。但据我了解,目前国内尚且没有统一的、有影响童书阅读分级标准,有些阅读组织或出版机构各自提出分级标准,谁也说服不了谁。”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阅读推广人袁晓峰称。
“童书分级阅读有必要,可以为家长们提供参考。”袁晓峰说,但不能陷入教条,最终还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安武林则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阅读分级实际意义可能不大:首先如何制定?分级标准是什么?怎么兼顾孩子的阅读兴趣?
他认为,即使有分级阅读的标准,每个孩子情况不同,如果孩子的天赋比较好,没有必要限制他们的阅读和思维。作家们则可以从实际出发,多创作一些好的、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
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也曾将真正高质量的儿童文学比喻为“水果”,它必须像十年树木那样合于艺术发展规律,不可能大量速成,也没有直接实用的价值,却能影响人的灵魂,影响孩子的一生。(完)
上一篇:91岁郑小瑛执棒 公益交响音乐会致敬“最美逆行者”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