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骨笛等200余件古乐器文物聚国博演绎“天地同和”
(记者 应妮)“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将于8月8日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该展集中展示了馆藏精品及向多家文博单位商借的文物共计200余件(套),其中包括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唐代九霄环佩琴、清代十二律管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乐器珍品。
亮相此展的“九霄环佩琴”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颇具盛名。这张斫于中唐的古琴距今千余年,原漆为黑色,露朱漆地。筒体发小蛇腹间牛毛断纹。琴为桐木所斫,做工圆润不露楞角。足池装红色玛瑙足1对,轸池装红色玛瑙轸1副。琴腹内有墨书题字,已模糊不清。底面肩上阴刻小篆书“九霄环佩”4字。
事实上,一件件乐器,其实也是一部别样的文明史。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国家的交流日益扩大,外来乐器广泛应用于各式演奏场合,诗歌、壁画等艺术作品记录了“胡琴琵琶与羌笛”的繁盛景象。宋元之际,戏曲艺术正式确立并不断发展,乐器的运用和改良达到新的高峰,以马尾胡琴为代表的弓弦乐器的地位正式确立。明清两代戏曲、歌舞、说唱等包含音乐元素的艺术样式日益繁荣,塑造了生动多彩的民间艺术成就。
据悉,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东沂南北寨画像石墓博物馆等作为支持单位。(完)
上一篇:第五届上海国际诗歌节“云端”揭幕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