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护历史遗迹 让千年大运河焕发生机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于立霄)具有千年历史的大运河北京段,横跨京城七个区,以白浮泉、玉泉山诸泉为水源,经玉河故道、通惠河,最终流入北运河。
北京正以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态度,对大运河北京段沿线的历史文化遗址进行整体保护和利用,让千年运河焕发生机。
在大运河沿线通州区发现的路县故城遗址是典型的汉代县城遗址,发掘出30余座房址、10余座窑址、140余口水井、10余条道路和1000余座灰坑等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遗存,同时还发现了6000余座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古代墓葬。
近年,北京还在城市副中心“绿心”森林公园发现了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前的大运河故道,这成为元、明、清三朝大运河漕运兴衰的明证。
前不久开工建设的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就选址在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内。该博物馆集展览展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四大功能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绿荫环抱、曲径通幽、与遗址交相辉映的博物馆。
“文物保护理念正从文物本体向周边环境转变。”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说,北京通过环境整治、考古发掘,进一步恢复遗产历史环境,提升展示和阐释能力,使公众更好地感悟遗产的历史格局,在感知文物之美中增强文化自信。
大运河沿线的众多文物都进行了修缮和保护,上游重点打造白浮泉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实施白浮泉遗址都龙王庙壁画的保护计划,修缮都龙王庙围墙、九龙池碑亭等。在中游的万寿寺,已修复古建筑70余座,为万寿寺、延庆寺、五塔寺集中连片保护创造了条件。
最值得一提的,是古时各种物资顺着大运河由南方运往京城,位于大运河下游的燃灯塔既是船夫心中的目标,也是大运河北端的标志。燃灯塔始建于北周,为八角形的砖木结构,每椽端、仔角梁皆悬挂铜铃2248枚,塔悬铜铃之多为世界之最。
陈名杰说:“下一步,我们要帮助燃灯塔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把路县故城、通州古城、?t县古城共同打造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
主办方称,大运河文化带是穿城而过的线性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唯一串联起首都核心区和副中心的文化带。开展大运河文化节活动将有效增强城市区域间的文化连接,带动城市文化气氛不断提升。(完)
上一篇:长篇小说《故乡的泥土》:新视角下之农村题材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