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委两常委邀“90后”网络作家促膝“沙龙”超时60分钟

发布时间:2021-05-24 12:45: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殷春永 丁思)“甘肃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因素,使得甘肃如同一个巨大的素材宝库,为创作者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1日,甘肃“90后”网络作家刘金龙在兰州谈及网络文学时说,甘肃网络文学作品承载了西北人独有的豪放却不失细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网络文学生态。

  从月薪千元到影视版权千万,笔名为“孑与2”的网络作家云宏,先后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字超过1700万,纸质出版约为800万字。在他长达10年的网络作家生涯中,共写出5部长篇历史传奇小说,分别为《唐砖》《大宋的智慧》《银狐》《汉乡》《明天下》。

  “网络文学音频化、商品化、精品出海”是云宏多年来探索的话题。在他看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商品,另外一个则是半商品”。为了让甘肃文学走出去,培养甘肃的年轻网络作家,他在白银成立了文化发展公司,让本土年轻网络作家在有保障的情况下放手去创作。

  青年人才培养、线上线下作品展示……在当日沙龙的自由讨论阶段,更是引发了多位传统文学作家、企业家的共鸣,讨论氛围热烈,原定午时12点结束的沙龙,不得不延时了60分钟,直至13点大家才离开座位。

  “今天的沙龙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刘永升听了网络作家的发言后提出了多种具体合作方案,比如成立工作室,为成长阶段的网络作家提供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双方资源互补;再如,在《读者》传统期刊,为网络作家开辟发布的纸质化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多渠道推广,延长和提升网络文学生命力;还有孵化基地、天使投资等模式,以供大家商讨选择。

  马廷礼说,近些年,网络文学精品不断涌现,但也存在着创新动能不足、脱离现实生活以及套路化、同质化等问题,要鼓励引导网络作家走向广阔天地、观察社会百态、记录时代变迁,回答好“为谁写”“写什么”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培训学习、深入采访、采风考察等机会,帮助他们在表达“大我与小我”“时代与世界”“传统与变革”“理想与真实”中更好地成长进步。

  马廷礼提出,要把产业“搞上去”,打造新时代“新读者”。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莫高窟这样的艺术瑰宝,有伏羲这样的神话传说,有“读者”这样的金字招牌,还有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这样的战略平台,要用好这些资源和平台,加大整合力度,推动网络文学规模化、全产业链化,让甘肃文化产业赶上互联网发展的“风口”,开辟出一片“新蓝海”。还要让网文“走出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出更多精品,推动“网文出海”,推广海外市场,宣传推介甘肃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王嘉毅说,鼓励支持正面正向的网络文学创作,挖掘培养网络文学创作人才,打造形成甘肃省网络文学品牌。希望网络作家群体凝聚正能量,注重重大现实题材的创作,进一步壮大队伍,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完)

相关热词搜索: 甘肃 网络文学 网络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