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语电影译制:民族文化交融的一束光

发布时间:2021-08-13 13:30: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西藏和平解放70年)西藏藏语电影译制:民族文化交融的一束光

  色曲卓玛出身拉萨贫苦家庭,西藏和平解放后才有了读书机会。但因要照顾家里,1965年初中毕业后便参加工作,被分到西藏自治区电影公司(今西藏自治区电影公共服务中心)刚成立的译制组,成为一名配音演员。

  1965年,西藏译制了第一部藏语电影《丰收之后》,色曲卓玛参与了剧中多个角色的配音。但在众多配音角色中,她最喜欢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芳。“配音时入戏太深,迟迟走不出来。”

  如今,西藏电影译制团队不断壮大,部门职能健全,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36人。

  若说配音演员是传递译制电影的灵魂使者,那么翻译便是灵魂内核。朗康次仁1999年参加工作,是西藏译制电影发展中第一代专业翻译。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的办公桌上放着《汉藏对照词典》(2014)、《藏汉大辞典》(1998)。

  朗康次仁坦言,翻译工作最难的是无可参照,像医药、军事等领域的专有名词,只能尽可能还原本意。所以过去翻译也有不成熟的地方。如今,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为电影译制提供了便利,藏汉翻译软件成了有力辅助。此外,网络语言迭代快速,朗康次仁的词库时时更新。他说:“女儿在本地电视台从事翻译工作,新兴的网络用语翻译也会跟她交流探讨,了解网络词本质意思后翻译成藏语。”

  过去,藏语译制电影是西藏基层农牧民对娱乐文化生活的迫切渴求。在三位看来,新时代下藏语译制电影,不仅是个体化娱乐生活的需要,更益于树立丰富的个人价值观、国家观、世界观。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同时,高原民众也享受着山海之外的国际文化。(完)

相关热词搜索: 西藏 电影 西藏自治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