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非遗技艺传承人玩转“国潮” 畲族银器“触电”销往海外
(叶秋云)“邦、邦、邦……”18日,一阵敲打声从福州市三坊七巷珍华堂银楼传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伟星正埋头制作银手镯,小铁锤捶打着垫在银条上的錾刀,錾刻时发出的响声吸引了游客驻足观看。
在林伟星的手中,银条上的纹路越来越清晰。据其介绍,银条要做成什么样的肌理,所用的錾刀是不一样的,錾刻完后就需要进入压光工序。
畲族人民崇尚银饰、银器,无论是出生、婚丧嫁娶等人生重大日子和民族传统节日、盛事,还是日常生产生活,畲家人都与银器、银饰密不可分,并对银器的制作极为重视。
说起这个作品的故事,他坦言,非常感谢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让其有机会每年都进行一个月的研修和学习,在此期间,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不断碰撞出新的创作火花。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跟人产生关系,在生活中是实用的。”林伟星表示,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摆在架子上积灰尘,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的物件。
“随着国潮的兴起,非遗的IP价值不断提升。”在“触电”的过程中,林伟星也很欣喜地发现,电商从业者的认知开始改变,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代工,而是有非遗老字号加持的商品,从而提高品牌的附加值。
林伟星透露,传统的“七夕”佳节刚过,他们主推的系列银制饰品“爆单”。其中,一款于2019年设计的银手镯累计销量已破万件,销售额超三百万元。
林伟星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工艺的商业模式、商业理念也需要随之调整。让个性化、可订制的模式渗透到传统手工艺领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传统技艺。(完)
上一篇:康熙年间,皇家已经用上了计算机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