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贸区三周年:以制度“探路”扩开放之门
中新网舟山4月7日电(见习记者 李典)海风吹拂下,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的马峙锚地,一艘载满货物的轮船刚一停下,便开始进行加油操作。得益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区”)的“申报无疫放行”制度,这艘船在到达加油锚地前,已由舟山海关全部办理完成相关审批手续。
经验“拷贝”:互取所长稳发展
在其他先进地区已有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浙江自贸区以“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的战略定位,对较为成熟的治理模式再升级,从而“为我所用”,不断释放着制度红利。
譬如,告别了繁杂的多窗口申报通关,如今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从线下走到线上,实现浙江自贸区船舶全程无纸化通关,李娜说,这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而该项制度创新是基于厦门、广东自贸区等船舶进出口岸无纸化通关流程经验之上,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船舶全程无纸化通关”的模式。
“我们既会向全国推荐自我探索的有益经验,也会吸收其他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成果,进行再创新。”吴钢良说,这样一种互取所长的制度创新模式,成为浙江自贸区三年来得以稳步发展的源泉。
聚焦油气特色、升级他人经验,三年时间,浙江自贸区以制度创新“探”改革新路,从“不产一滴油”发展为初步形成“万亿级油气产业格局”。而未来,这里将澎湃出更为宏伟、持久的发展新动能。(完)
上一篇: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获工信部批复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