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校农结合”帮扶六千贫困户
多彩贵州网讯(柯士雨 本网记者 陈秋莎)毕节地区的“三白”蔬菜、石阡的南瓜、天柱的鸡蛋、桐梓的苹果……2019年,在贵州师范大学食堂里,采购自省内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63%,惠及全省十多个贫困县区的贫困户6368户,贫困人口23573人。
贵州师范大学现有三大校区、共9个食堂,全校4万名师生的日常餐饮,需要数量巨大、来源稳定的农产品。新鲜可口菜肴,师生不经意的日常消费,正带动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2019年9月,食堂工作人员正在接收远道而来的蔬菜
为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4月,出台了《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决战脱贫攻坚十大行动方案》,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智力等方面的优势,聚力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实施“‘校农结合’60版”行动就是十大行动方案之一。
面向贫困地区采购农产品是贵州师范大学实施“校农结合”的重要方式之一。2019年,学校采购贫困地区产品的力度更大,辐射地区更广,除继续向与学校签订有“校农结合”、精准扶贫合作框架协议的石阡、安顺西秀、平塘、桐梓、从江、天柱等地区采购农产品外,还向毕节地区、剑河等地采购了大量的蔬菜。石阡的南瓜、天柱的鸡蛋、桐梓的苹果、毕节地区的“三白”源源不断地被采购进校,贫困群众的菜园子直通了学校的师生的餐盘子。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度贵州师范大学共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2310吨,金额1500万元,涉及十余贫困县区贫困户6368户,贫困人口23573人,农产品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63%。其中,贵州师范大学食堂使用的猪肉、大米、鸡蛋、食用油等100%采购自贫困地区,蔬菜约90%都是来自贫困地区。
除直接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外,贵州师范大学多措并举,千万百计地为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找销路。一方面,帮助贫困地区在校内设立农产品直销点,先后有多个贫困县区的扶贫单位到校内设点销售扶贫农产品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2019年9月,平塘的天眼扶贫饮用水在学校有了固定销售点,累计实现3万余元的销售额;2019年9月份,平塘的棉被在新生开学之际销售了400余套,销售额达4万多元,带动了1000多户贫困户增收;桐梓的李子、葡萄、苹果、无花果等在学校直销点销售了2.4万斤,销售额近12万元,涉及贫困户32户,帮助136名困难群众增收。另一方面,应贫困地区扶贫单位诉求,贵州师范大学在花溪校区一食堂,宝山校区二食堂设立扶贫农产品销售点,毕节的“三白”蔬菜、石阡的南瓜、桐梓的苹果等均摆上货架供师生采购,平均每天有近1000元的销售额。
深化产销合作,学校食堂需要什么,贫困农户就种什么,也是贵州师范大学实施“校农结合”的有益尝试。今年,贵州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与石阡当地政府共建的产业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大批南瓜直接被采购进了校园。这是贵州师范大学引导贫困农户以学校食堂需求为基础,种植出来的第一批农产品,为贫困群众种植增收保驾护航。
上一篇:陕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今年将达80%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