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水淹坝不撂荒 蔬菜种出好“钱”景

村民在采摘芹菜。
题记
穿洞村地处南开乡政府东南部,国土面积12.6平方公里,距乡政府4公里。2015年,贫困户183户710人,2018年度低保户64户251人,2018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00元。2019年,全村农业人口746户38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7户994人,2018年脱贫39户200人,目前未脱贫的19户91人,脱贫检测户3户13人,边缘户10户55人,贫困发生率目前是1.88%,2020年2至3月脱贫14户44人,其余贫困人口计划5月底脱贫。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从村子中间穿过,河水穿过一个天然形成的岩洞后流入地下暗河,穿洞村因此而得名。这条河滋养着两岸土地的同时,也在每年的汛期给两岸的庄稼带来灾难,穿洞村七、八、九组沿河两岸的200余亩肥沃的土地被撂荒多年,这片土地也因此被当地村民称为水淹坝。
如今,这片200余亩的水淹坝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模样。一个个大棚里长满了绿意盎然的蔬菜,养猪场的猪圈里小猪正在抢食,鱼塘里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一幅循环生态农业的图画展现在眼前。“我们用菜叶喂猪,用猪粪种菜,经过专门处理的猪粪还可以喂鱼。”穿洞村脱贫攻坚决战队队长黄耀说,村里还在河的北岸建成了坝子里种蔬菜、半山种植烤烟、山顶种植核桃的产业布局。
正在蔬菜大棚里采摘芹菜的胡才群,是土生土长的穿洞村人。前几年,胡才群一直外出打工,自从村里的水淹坝建了大棚种植蔬菜后,她就在家门口打工了,这样既可以挣钱,又可以照顾一家老小。“虽然在这里打工工资比外省少了点,但是在外省除了房租费、生活费,也存不了多少钱,算下来在这里打工还划算点。”胡才群说。
钟遥,也是村里的贫困户。由于母亲生病,他也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每天在蔬菜基地打工可以挣到100元工钱。
据了解,目前水城县广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在水淹坝修建了168个蔬菜大棚,种植了青菜、小白菜、芹菜、芫须等蔬菜。既是法人代表,又是穿洞村民兵连连长的胡仁辉说:“水淹坝地形平坦、水源好、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种植蔬菜,撂荒了非常可惜。”于是,在胡仁辉的带领下,2017年7月成立了水城县广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在水淹坝流转了20多亩土地,建起了蔬菜大棚。
村民罗东驾驶皮卡车,准备运送芹菜到市中心城区批发,“这车芹菜按批发价可以卖七八百块钱。”黄耀告诉记者,合作社的芹菜从腊月开始销售,20亩芹菜一季的毛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在胡仁辉的带领下,村民钟世国、杨兰海、李勋也纷纷建起蔬菜大棚加入了合作社。
在钟世国家的大棚外,务工的村民正在大棚周围挖排水沟,而钟世国正用水泵从河里抽水对大棚里才育出的小白菜苗进行灌溉。钟世国是村里最早从事蔬菜种植产业的人。2007年至2008年,钟世国多次到云南学习蔬菜种植技术。2009年,钟世国回到村里,建起大棚种植蔬菜,但是每年汛期,猛涨的河水还是给大棚和精心种植的蔬菜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2013年,钟世国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南开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配齐配强穿洞村脱贫攻坚队伍力量,集中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全力补齐该村短板。经过几年发展,穿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钟世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再次萌发了回村发展蔬菜种植的念头。钟世国的想法和胡仁辉不谋而合,他们说干就干,很快就成立了水城县广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让更多的村民掌握蔬菜种植技术,水城县广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邀请钟山区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授课、胡仁辉和钟世国现场教的方式,村民们很快就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了实际操作中。仅2019年,该合作社就培训村民64人,其中28人是贫困人口。村民有了技术,找工作就不用愁了,生活也有了奔头。
“因为这片水淹坝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植蔬菜,所以我们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由村里流转部分水淹坝的土地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让村民看到发展前景后主动地把水淹坝里的土地也用来种植蔬菜。目前我们正在清理河道,并且村民的土地流转费也已发到他们手中,马上就可以开始进行种植。”黄耀指着远传正在作业的挖掘机说。有了技术做支撑,穿洞村把45岁至58岁之间既不能出去打工、又没有赚钱门道的贫困劳动力整合到蔬菜基地的建设队伍中,增加他们的收入。
据悉,穿洞村是钟山区市场监管局的党建扶贫村。在钟山区市场监管局的帮助下,该村种植出来的芫荽全部出售给六盘水市羊肉粉协会的商家,还有做泡菜的萝卜、做酸菜的青菜等蔬菜都不愁销路。说起蔬菜种植的发展前景,黄耀信心满满。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穿洞村以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还多渠道帮助村民促增收稳脱贫。除了种植蔬菜,穿洞村还发动群众种植马铃薯3000余亩;退耕还林89523亩,按每亩补助补助240元发放到户,覆盖59户贫困群众;发展肉牛和生猪养殖,目前全村肉牛存栏145头、出栏50头,生猪存栏751头、出栏50头;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户养猪63户;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户养鸡37户;组织430名村民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员年收入少的达20000元以上,年收入高的能达到60000元以上。
记者手记
干群一心早享产业发展红利
采访中,记者看到穿洞村水淹坝里有忙着种植蔬菜、采摘蔬菜、挖排水沟的村民,还有一台台正在作业的挖掘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穿洞村是南开乡的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南开乡全面落实责任,狠抓脱贫攻坚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穿洞村脱贫攻坚队伍力量,配备脱贫攻坚队员。工作中,脱贫攻坚队队员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深入群众家中答疑解惑,积极向上争取产业项目、政策支持,为全村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村民也不甘落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产业,涌现出了以胡仁辉、钟世国等为首的致富带头人,越来越多的村民也正在加入到学技术、谋发展的行列中。全村干部、群众一条心,争取早日分享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乌蒙新报记者田维娟
上一篇:六盘水日报评论:发起最后总攻 夺取全面胜利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