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旅发大会六盘水收获了什么?打开山门拥抱世界
9月21日,第十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在盘州市隆重举行,现场人头攒动、嘉宾云集,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宾客,汇聚在凉爽之都,赏美景、品美食、观产品……
六盘水市紧紧抓住此次旅游发展大会搭建的这一舞台,充分展示凉都美景、文化、美食、产品,让外界宾客了解六盘水、爱上六盘水,让八方宾客前来六盘水旅游度假、投资兴业。
从2013年六盘水首次举办全省旅发大会以来,六盘水的大门越开越大,六盘水这张名片越来越响,人流、物流、资金流涌出涌进。

3万多人马拉松比赛现场。 记者 黄蜀锦 摄
今年9月12日,经六盘水海关检验检疫合格,位于盘州市的贵州聚欧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5吨价值1.2万欧元的刺梨果汁搭乘中欧班列,出口到法国,这是六盘水市刺梨产品首次出口到法国,也是贵州省的首次。
中欧班列将六盘水与欧洲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让六盘水汇聚更多全球要素资源。
“这是我们开展中法合作、农业创新、‘一带一路’、黔货出海的首次尝试,六盘水海关全程指导和支持我们,提前介入通关事宜,协调联系转关口岸,使我们首次出口几乎没遇到任何困难。”贵州聚欧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
六盘水的农特产品打开山门拥抱世界何止刺梨果汁。2017年1月4日下午,首批5吨凉都“弥你红”猕猴桃装车启程直运泰国后,凉都“弥你红”猕猴桃相继出口到台湾、加拿大、俄罗斯等地。
打开山门拥抱世界,区位优势必不可少。随着沪昆、杭瑞高速、沪昆高铁、安六高铁建成通车,月照机场通航运行,六盘水形成了立体交通格局,作为贵州西部“旱码头”、东盟桥头堡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
近年来,六盘水市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规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攀升。
2016年至2018年,盘州市连续三年举办妥乐论坛——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签订合作协议资金达370.4亿元。与老挝川圹省倍县、乌克兰南方市缔结了友好城市,成为贵州省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双向桥头堡”。外贸从无到有,2018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549万美元,与2017年同比增长338%。实际利用外资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36%。
自2016年首届妥乐论坛举办以来,国际影响不断提升,成为了六盘水乃至贵州省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友好交往的“妥乐渠道”、扩大开放发展和拓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打开山门拥抱世界,需要有一定的旅游资源。进入新世纪,六盘水顺应转型发展的潮流,依托自身优势,摆脱“江南煤都”的束缚,找到一条全新的道路——走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六盘水市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19度的夏天,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全面突出山地地形、避暑气候、丰富物候、厚重文化及产业基础等优势条件,打造中国凉都旅游文化品牌,打造凉都特色旅游产品,旅游业从无到有、有中变优,成为贵州旅游业的一匹“黑马”。
2013年,六盘水首次举办全省旅发大会。自2014年开始,六盘水通过每年轮流在各县、市、特区、区举办一次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实现“一地举办、全市联动,一景引领、百景争艳”的目的,推动六盘水旅游业升级发展。围绕休闲、运动、康养、度假等主题,打造了????江、妥乐银杏、娘娘山、野玉海、月照养生谷等景区景点,打造了滑雪、温泉、索道、山地运动、低空飞行、水上娱乐等新业态新产品,六盘水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凉都这张名片越擦越亮。
六盘水市在打开山门拥抱世界中,从2013年开始,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事是一路升级。先后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2013中国马拉松铜牌赛事、2014 中国马拉松银牌赛事。2015、2016、2017 连续三年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
赛事规模也越来越大,2013 赛事规模设1.2万人,全程马拉松限报1000人,马拉松接力限报125队,迷你马拉松项目限10000人到2018 赛事规模设3万人,马拉松限报6000 人,半程马拉松限报4000人,10公里跑限报2000人,大众健身跑限报18000人。
六盘水市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产业转型、生态转型、城市转型等,一座昔日满目飞灰的“江南煤都”,如今摇身一变,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精彩蜕变。2019年8月,六盘水市成功获批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市经济转型进入新的阶段。
“画廊六枝”“金彩盘州”“生态水城”“魅力钟山”等城市形象愈加响亮。“19℃的夏天”“南国冰雪城”“三线”精神“三变”改革等这些城市“代名词”渐入人心、声名远扬。中国凉都·贵州六盘水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软实力进一步增强。
站在新的起点上,今年,六盘水市再一次迎来了举办第十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机会,六盘水将与有关海外机构再一次相互了解、加强战略对接、提高经贸实效、扩大人文交流,携手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六盘水面向东盟双向桥头堡的作用将更加凸显,迎来扩大开放的新机遇。
(记者 晏华超)
上一篇:六盘水强制隔离戒毒所“扶贫日”关爱留守儿童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