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郎岱坝区:引领农民奔“钱”程

发布时间:2021-04-04 20:07:14 来源:六盘水日报

  □记者 李 佳 卯 阳 黄雅璐

  当前,正是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六枝特区郎岱坝区的各个产业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整地施肥、种植菜苗、定制田间管理、投放小龙虾苗……一幅多彩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坝区的千亩水产养殖基地,当地村民彭富强正忙着观察池塘里的小龙虾长势。“过不了多久这批小龙虾就可以上市了。”彭富强说。

  “以前村民一亩地种植苞谷、洋芋,一年就只有上千元的收入,而一亩地能产五六百斤小龙虾,按保底价25元一斤,就能收入1万多元。再加上务工收入,项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效益可观。”六枝特区呈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城祥说,村民在获得劳动报酬的同时,呈祥农业的技术人员还向农户传授小龙虾养殖技术,让农户学到实用的小龙虾养殖技术。

  “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回来后,村干部介绍到呈祥农业公司务工,不仅有收入,还能学技术,日子肯定越来越好。”彭富强说。

  “公司投资500万元,在郎岱镇坝子村流转土地1000亩用于水产养殖,其中,淡水鱼养殖水域面积200亩,小龙虾养殖水域面积800亩。现已全面投入生产并产生效益,按每亩水域每年出产500斤龙虾计算,加上淡水鱼产品,年出产水产品约50万斤,年产值约1000万元。发展水产养殖既可丰富老百姓的餐桌,又可将水产养殖区域与蔬菜基地打造成观光农业园区。”曹城祥介绍。

  沿着坝区公路行走不远,就是曹城祥口中说到的蔬菜基地。基地里,数十人或在采收成熟蔬菜,或在为蔬菜牵藤管护。

  从种植到除草、施肥、浇水、吊苗、收割、装运,基地里每天都有10多个附近村民在务工,忙的时候需要100多个劳动力。

  “蔬菜基地用工特别多,一年用工4万人次,用工支出费用大概在300万元左右。”曹城祥说。

  “我们在这里打工,一天能挣120元左右。”正在基地劳作的青龙村村民刘群霞说,她已有五十多岁,还要管家,去不了外面打工,现在一年四季都在基地务工,每月3600元的收入,既能挣钱又能顾家,这样的生活让她十分知足。

  “基地如果没有农民的参与是做不长久的。”曹城祥深知这个道理,也有这份社会责任心。至从2016年成立以来这家以做学生营养餐为主业的农业公司,就通过“营养餐+基地+农户(合作社)”的“农村对接”模式,建成了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物流配送、大米加工、水产养殖等产业基地,覆盖郎岱镇青龙、驿龙、坝子3个村685户2737人,在公司各基地或车间务工人员每年可获得务工收入人均2万余元。郎岱镇还将财政扶贫资金109.5万元与公司参营,覆盖农户467户700人,每人每年都可获得固定分红。

  “在发展壮大产业基地的同时,又要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曹城祥说,公司采取“三变+产业+扶贫”的利益联结方式,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转化。在土地流转期内,农户每年可获得700元一亩的土地流转费用,并且每年按20元递增。

  不仅如此,呈祥农业公司还与中寨乡、岩脚镇、月亮河乡、新华乡等13个乡镇26个村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采取合作经营模式,由公司派驻人员优先采购当地企业的农产品,把乡镇基地现有优势产业作为食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格局。

  “产品由呈祥公司负责销售,收入增加了,我们现在的小日子红红火火。”中寨乡扯扭村村民孙选学说,订单农业解决了发展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呈祥农业在郎岱坝子共流转土地790亩,建有10个大棚,种有辣椒、西红柿、牛心菜等20余个品种的蔬菜,年产蔬菜约800万斤;筹建占地40亩的生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1万头,年产值约2000万元;建成1个物流配送中心,每年配送产值5000万元;建成年产值8000余万元的大米加工厂1座;建成1000亩水产养殖基地,产品供不应求。

  值得一提的是,为公司营养餐食材供应自有基地的郎岱蔬菜基地,已取得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按规划设计,蔬菜基地与公司的生猪养殖基地形成“蔬菜基地废弃蔬菜——肥料用于蔬菜基地施肥”的生态循环种植养殖模式,真正实现无公害蔬菜种植、养殖,从源头保障了学生营养餐安全、健康。

  在龙头企业呈祥农业的引领下,郎岱农民的“钱”景越来越好!

相关热词搜索: 公司 农户 基地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