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建立应急防汛减灾“四早”工作机制

发布时间:2020-09-28 10:49:34 来源:黔东南州政府办公室

  今年以来,黔东南州上下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时刻绷紧防汛减灾这根弦,全力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应急准备,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保持临战、决战状态,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可能地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一是制定标准“早预警”。统筹气象、水文部门密切监测天气变化,不断充实监测队伍力量,加强监测频次,实时掌握全州雨情水情,做好实时预测预报。强化对局部地区短时突发性暴雨洪水的监测力度,对预判雨量达到100mm以上的,必须第一时间向州领导和州防汛办报告,并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全州水务、水文、自然资源等有关防汛成员单位接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通知和加强本部门行业领域防汛减灾预警预报工作。

  二是迅速组织“早会商”。全州各级防汛单位在收到气象部门预判雨量达到100mm以上的预警信息后,必须在1小时以内及时组织应急、水务、气象、自然资源、水文等相关部门召开防汛减灾会商研判会。并针对气象部门提出的重大汛期预警信息,视情况扩大会商参会范围,必要时通知组织视频会商的方式,确保会商研判会议迅速响应召开并即时传达会商精神。

  三是部署安排“早响应”。州级防汛部门根据会商结果并严格按照《黔东南州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规定立即启动本辖区防汛应急响应和确定响应等级,及时向各县(市)、各有关部门发布响应指令,调度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成员单位在半小时内迅速投身一线。各县(市)根据本地区实际雨情同步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等级,做到领导到岗到位、值班值守到位、工作部署到位、物资储备到位、抢险准备到位。

  四是千方百计“早撤人”。严格贯彻落实“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转移避险责任机制,抓细抓实抓好一线群众转移避险工作。各级各部门在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后要及时组织开展“叫醒、撤离、防御、抢险、救灾”等工作。精准组织危险地段和地质灾害点的危险群众紧急撤离危险地带,特别关注“老、弱、病、残、幼”等特殊群体,实行“人包人”撤离机制,确保应转尽转、一个不漏,切实做好一线群众转移避险安置工作。并抓好灾后核灾报灾救灾,认真做好灾后房屋受损的灾情救助和理赔保险,做实灾后重建工作。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组织召开全州紧急防汛应急响应会商研判会议2次,会商启动Ⅲ级应急响应2次,全州死人数为0。

相关热词搜索: 全州 组织 水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