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支教故事:人生的四个驿站——遇见、成长、感动和希望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会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亲身体验过,就不会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会知道其中的纯粹。在这几年的支教生活中,有最美的遇见,收获着满满的感动和希望。
支教的第一个驿站——江古小学 最美的遇见
我叫蒋玉芳,文德小学英语教师,从教25年。2015年9月,提着行李来到我的第一个支教点——镇远县江古小学。这是一个乡镇中心小学,共有16个教学班,800余名学生和40名老师,学校很漂亮,学生也天真可爱,很快我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起初,学校安排我教六年级3个班的英语,但是每个星期的课时才有6节,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找到校长给我“加课”。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学校每班给我安排了2节早读和晚自习及实践课程,算下来,我一周就有20多节课。有人觉得我很傻,“干嘛要那么多课?何必搞得那么认真,不就是出去支教,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我不是傻,而是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这里的孩子做多一点事。于是课上课下,我都致力于教学和管理,与孩子们一起背单词、练口语......我的坚持和努力果然没有白费,孩子们学习兴趣提高了,单词量大增,课文读得流利,竞赛得到了表扬,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幸福感。
在支教的第二个学期,原来学校的校长打电话给我说:“蒋老师,文德小学没有英语老师上课,你在江古上四天,来文德上一天,教五、六年级的英语,请你克服一下困难,支持一下工作,行吗?”我欣然答应了校长的要求,每周都要乘坐几个小时的车程辗转于两个学校之间,很累。但是看着学生认真背单词的、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样子,我觉得很美、很满足,因为在这里,我遇见了一群可爱、上进的孩子。
支教的第二个驿站——报京小学 最快乐的成长
2019年7月,我又主动要求外出支教。这一次,我来到了镇远县的报京乡中心小学,这是一个偏远的苗族与侗族聚居之地,有人劝我不要去,那里条件艰苦、语言沟通困难。但不正是因为偏远和艰苦,才需要支援吗?
在支教开始之前,我大致了解了这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情况,随即便主动申请担任基础最差的四年级和六年级英语教学任务。第一节课,我想测试一下六年级孩子的英语水平,便问他们会不会说1-10的英语单词?竟然没有一个孩子说出来, 我很震惊,心里一直在思考,我怎么去改变呢?那一晚,我彻夜未眠。我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去调查了解学生学情,分析原因、制定学习方案,试图一点一点去改变现状。
在我教的学生中,有两个学生在老师、同学眼里成绩差很,不爱做作业。但自从我接手这个班后,他们好像改变了,一点也看不出懒,不爱做作业。课堂上,他们专心听讲,很快就能用英语从1数到100。起初数得不够流利,于是,他们两个在放学之后,主动找到我说:“老师,我们从1数到100给你听听,看对不对?”,他们一边数一边配上我教他们的手势,样子可爱极了!就这样,一群基础差的学生,在互相带动和影响下,慢慢地改变、慢慢地成长。期末考试,两个年级均分由原来的的倒数第一,上升到全县统考第十一名和第十八名,学生很开心、家长很满意,我也很快乐!我知道学生在成长,我也在成长!
支教的第三个驿站——尚寨小学 最纯粹的感动
对于支教,我似乎有点“上瘾”,在报京小学支教结束后的两天,得知学校要排老师到尚寨小学支教,我再一次自告奋勇前去。
第一天来到学校报到,学校没有住宿,几番周折,终于在学校找到了一个楼梯间的阁楼!可是房间里堆满了杂物,在几个学生的帮助下,我终于收拾出了一间窗明几净的“落脚地”。起初,房里没有灯,我点了一个星期的蜡烛!当我把这事告诉给同事时,同事说:“幸好是你去,要是桂妹妹去,她肯定要哭!她是吃不了这些苦的。”其实,这些困难,一点也难不倒我,因为我妈妈曾经对我说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时常把这些话记在心里,也告诉给我的孩子和学生们。
这次,我担任三年级和六年级英语教学。因为三年级的孩子不住校,我就建立一个微信群,每天下午在微信群里,发送英语的朗读视频,要家长在家监督孩子跟读、朗读,或者把单词编成顺口溜发送在群里,家长监督孩子朗读,并把朗读视频发送在群里,孩子们兴趣高涨起来。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检测,考试结果出乎孩子的意料,他们惊呼:英语太好学啦!考个90分太容易啦!
有了第一次的收获,孩子们天天都盼着上英语课,即便没有英语课,也每天坚持读英语。有的学生还追着我问:“Miss Jiang,什么时候考试?”“Miss Jiang,这次没考好,下一次我一定要考100分!”一位家长说:“我家闺女很喜欢学英语,蒋老师肯定有什么高招。”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一股股暖流流入心间。
当然,每个班级总会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总有那么几个让你有操不完的心。班上有个学生,因为父母离异,长期缺乏母爱的他很叛逆,在学校喜欢顶撞老师,在家喜欢顶撞爸爸,学习一直垫底。得知他的情况后,我经常找他谈话、叫他去我的住所吃饭,周末到他家家访,时不时给他买点文具、书籍,有时还给他学习“加餐”。同学们都对他说:“你有蒋老师,还多了个‘蒋妈妈’”。不知道是我做的饭,还是我的哪一句话,哪一个行动感化了他,还是他学会自己长大,有一天,我收到了他写的纸条:“蒋妈妈,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请放心,我一定做个懂事的孩子,不再让你操心了”。看到纸条,有种莫名的感动,一种最纯粹的感动扎进我的心坎,我想这就是支教的意义。
支教的第四个驿站——从江松陇小学 最热切的希望
从江,曾是一个深度贫困的地方,经济、文化、教育欠发达,但只要那有需要,我便义无反顾奔向它。2021年年初,因工作需要,我被选派到从江县下江镇松龙村的松陇小学支教,这是一个村级完小松陇小学,距离从江县城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交通很不方便,但既然选择支教,便只顾风雨兼程。
开学时,学校加我们三个支教的老师一起有10个人,一至六年级6个班,251个学生。因学校极度缺语文老师,校长问我愿不愿意教四、六年级语文,起初我是不愿意的,因为我是英语老师,不能误人子弟。但考虑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困难,我只好硬着头皮去承担两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为了把语文课上好,学习和备课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有时为了弄通一个教学难点,我会熬到凌晨一、两点。
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没办法,我只能讲得细、很慢,尽管如此,第一次语文检测时,我还是被学生的成绩震惊了,均分三十几分呐,这个打击让我措手不及。在详细了解后,我才知道,这里的学生学习意识不强。我想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一定得想办法去改变。
要搞好教学,先整顿好纪律。经过一个月的纪律整治,学生的心静了,教室里安静了,整个校园也安静了,学校纪律上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
接下来,可能还有问题和困难正等着我们去改变,前方的路也许很远、很难,我也不知道在这里支教的时间里能做多少改变,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坚定心中的理想信念,我们就能看到希望,这里的教育、这里的学生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改变!
上一篇:锦屏县公积金:贷后“回访”破难题 服务工作获点赞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