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打铁村:“四抓四促”全力做大做强扶贫产业

发布时间:2020-05-09 10:27:00 来源:黔南日报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州、县“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工作部署,贵定县昌明镇打铁村以农村产业革命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切实在扶贫产业规划布局、资金政策、经营管理、产销对接等方面集中发力,科学有效地建成扶贫产业结构合理、示范带动突出、增产增收明显的示范村寨。目前,该村建成食用菌、樱桃、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各1个,实施到户养殖项目85户,带动就业42人,实现产值30余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达900余元。

  抓规划布局,促扶贫产业跨越发展。按照“生态、适宜、缓坡、相对集中连片”原则,选定扶贫产业基地,产业项目做到“大小”结合,“长短”搭配。在山下动员群众栽种红米、山间种植刺梨、山上申报建设食用菌、蜜蜂等短、平、快规模产业,形成“山下育稻鸭、山间种刺梨、山上采菌蜜”的生态立体循环产业链;精准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结合群众发展需求,实施到户“小种养殖、小作坊”项目85户,确保贫困户庭院经济蓬勃发展;结合市场需求及村情实际、群众意愿等引进红玛瑙、黑珍珠等优质樱桃品种,发展种植50亩樱桃长效产业示范基地,丰产后,预计年产樱桃达40000斤,产值达40万元。整合荒山荒坡资源,引进资金技术开展500亩中药材(吴茱萸)基地建设,实现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生产向健康养生产业转变。

  抓政策扶持,促扶贫产业提质升级。强化产业项目、产业基础配套提质升级工作,加快打铁扶贫产业发展步伐,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在2019年食用菌(毛木耳)、红米、刺梨等扶贫项目实施经验基础上,今年再次申报7万棒经济价值更高的食用菌(香菇)扶贫项目,促产业整体升级。为方便食用菌基地生产经营及农户到基地务工,申请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开展食用菌基地基础配套项建设,建成500米扶贫产业步道;申报并启动了总投资50万元的产业便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基础配套的建设为打铁村产业提质升级提供基础保障,进一步增强产业承载能力的同时促进村容村貌的总体提升。

  抓经营管理,促扶贫产业健康发展。根据村社合一要求,将全村贫困户纳入社员,成立协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对全村扶贫产业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召开社员大会,选定责任心强、有种植技术人员开展产业的日常管护;加强基地务工人员技术指导,邀请镇农业、龙头公司技术人员等到樱桃、食用菌基地,手把手现场示范;实施产业经营管理政策、张榜、服务、会议四公开,定期召开股东大会通报扶贫产业运营情况和工作打算,在村务公开栏上定期公开公示产业分红(劳务)资金的分配、发放情况。

  抓产销对接,促扶贫产业增产增收。在抓好扶贫产业经营管理的同时,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打通产销上下游产业链,确保扶贫产业增产增收。在食用菌产业上引进贵州贵世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对食用菌香菇进行收购。同时拓展县城市场,到县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进行订单式推销。在吴茱萸中药材产业上以龙头公司为依托,实施公司“种—管—收—销”一条龙体系,合作社与龙头公司签订合同,采取土地入股农户保底收益+合作社纯利润10%分红+支付贫困户劳务费的方式进行分红,在切实保障群众收入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村级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全皓)

相关热词搜索: 产业 食用菌 贫困户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