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独山: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群众增收“加油”

发布时间:2020-07-09 10:24:41 来源:黔南日报

  近年来,独山县瞄准就业困难群体,结合乡村发展实际,依托各项政策支持,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机会,为群众量身定制了护路员、护水员、护厕员、护林员等公益性扶贫专岗,以过渡性就业、灵活性就业、临时性就业、阶段性就业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了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增收难题。一个个公益性岗位,正在成为就业困难群众小康路上的幸福“加油站”。

  麻万镇三里村甲摆河西岸翁若组,半山腰一座蓄水池上,一位村民正在检修出水管,旁边的一个蛇皮袋子里,装满了锯条、管件、铁丝、胶套、钳子等各类修理工具。县自然资源局驻三里村尖刀排战士周林涛介绍说:“这就是翁若组的护水员韦明豪。”

  韦明豪40来岁,家里4口人,本来是贫困户,生活一直十分贫苦。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通过落实危房改造、产业分红、生态扶贫等帮扶措施,于两年前顺利脱了贫,建起了新房子,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今年3月,村里在进行信息摸排时,发现韦明豪家由于疫情影响,两个儿子暂时无法外出务工,家里一时没有了收入。村里的干部们通过多方联系对接,先后将韦明豪的两个儿子输送到浙江和江苏一带实现了务工,还给他申请了一个公益性扶贫专岗,让他做起了组上的护水员,每月能有400元收入。

  韦明豪很认真地说:“这个岗位是一份收入,更是一份责任!”

  2016年,通过利用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翁若组在深山里找到了可靠水源,修建了蓄水池,铺设了输水管道,建起了一张覆盖全寨的供水网络,为乡亲们引来了清冽甘甜的山泉水,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供水不稳定的难题。在韦明豪和乡亲们看来,这滴滴甘泉流淌着党和政府的脉脉恩情,必须用心去管好护好。

  平时只要一有空,韦明豪就挎着他的工具包,穿山越岭,过沟爬坎,沿着管道巡查。遇上漏水、爆管、塌方等问题时,能一个人解决的他立马就处理,不能解决的他就迅速组织乡亲们合力排除。乡亲们都说,自从韦明豪做了组上的护水员后,大家的自来水就很少出现问题了。

  山脚下的甲摆河,是县城供水系统的取水点,韦明豪在做好寨子上饮水设施管护的同时,还主动担起了甲摆河的环境巡护工作,清除垃圾,维护生态,开展爱水护水宣传教育,将他对这方山水的无限爱恋融入了这条河流的粼粼清波。

  韦明豪一边做好护水工作,一边和妻子尽力操持家务农活,常常到周边村寨承揽临工,想方设法增加家庭收入,他还经常教育两个儿子,要他们牢记党恩,勤劳上进,用双手去开创新生活。一家人打算今年好好努一把力,把那栋五间两层楼房好好装修一下。

  倾心护水,拼力致富,韦明豪一家正朝着小康日子不断迈进。

  依托公益性岗位开发,有效解决就业困难群众增收难题,是独山县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要举措。独山县以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和深度贫困村为重点,充分发挥就业补助资金扶持就业作用,有效整合各类劳务资源要素,在全县范围内新增开发农村公厕管护、农村安全饮水设施管护、村组道路管护、村寨保洁、就业信息统计员等就业扶贫公益岗位,对就业困难劳动力或暂时不能外出就业的劳动力实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大力推进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截止目前,全县共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开发出各类扶贫公益岗位6880个,其中扶贫生态护林员4050个,就业扶贫专岗2830个,实现户均年增收4800元以上,全面筑牢就业保障基础,努力拓展稳定增收渠道,为加快同步小康建设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 李启发 )

相关热词搜索: 独山县 岗位 乡亲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