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首映式活动在贵州黔南同步上演

发布时间:2020-09-29 15:32:13 来源:黔南日报

  9月27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首映式活动在北京、贵州黔南、浙江千岛湖、陕西延安、辽宁沈阳五地同步上演。在贵州黔南分会场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高硐村,节目精彩不断、民族韵味十足,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多重感官的盛宴。

  在首映式现场高硐村,苗族女歌手阿幼朵的一曲少数民族酒歌拉开分会场首映式序幕,随后,陈思诚、黄渤、王宝强、刘昊然等嘉宾上台与村民分享电影创作历程。《锦绣小康》《好花红》《银白色的山歌》等富有民族味道的节目,轮番上演,生动展示了黔南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充分体现黔南人民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喜悦心情,节目的上演,现场高涨的呼声,将演出氛围推向高潮。此外,活动当天展出的苗族蜡染、布依族枫香染、平塘牙舟陶、都匀毛尖茶、布依族和水族银饰、水族马尾绣、苗族抛花绣、水族酸汤等非遗产品,充分彰显黔南民族文化魅力。为促进消费扶贫,本次活动还在北京总会场举行直播带货活动,黔南州有都匀毛尖、三都妮的酸汤2个产品入选,

  影片《我和我的家乡》通过不同的单元故事,全景展示全国脱贫攻坚成就。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很多黔南本地群众作为群演参与其中,大家倾情演绎展示淳朴民风,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家乡”的魅力。影片单元故事之一《天上掉下个UFO》的主要取景地,三都县都江镇盖赖村面积16.5平方公里,是一个藏于大山深处的苗族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成规模,且保存完好,村子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牯藏节”“新米节”“烤鱼节”等都是当地传统节日。每逢节日期间,姑娘们身着民族盛装,排迎宾队、跳芦笙舞、手拿牛角土碗米酒,喜迎四方宾朋好友。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使得前来打卡的游客逐渐增多,也吸引剧组前来取景拍摄,村子在推动乡村旅游的同时,逐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大程度带动当地发展。

  黔南具有宜居宜游宜养的生态气候,拥有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天眼”等丰富的景观资源,涵养了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纯厚的民族文化,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高铁、机场构成了完善便捷的交通体系。影视文化的发展让黔南旅游逐渐升温,电影《无名之辈》、电视剧《陈情令》《庆余年》等好评如潮的影视作品,更是让黔南成为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黔南州深入实施“大文化”发展战略,在都匀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总占地面积2040.04亩的三大不同风格的影视基地,并统筹全州12县(市)文化产业园区、景区、景点作为影视拍摄外景地,实现资源共享,随着取景拍摄的影视作品不断上映,掀起了黔南影视旅游的热潮。

  黔南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尽锐出战、务求精准。按照“五步工作法”,实行“约法三章”,纠正思想上的偏差;创新“七个一”机制,围绕“精准”持续发力;推行“精准打法十条”和“6531”工作法,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全面推进“4541”战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深度贫困短板不断补齐,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扶贫更加紧密,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为促进消费扶贫,本次活动还在北京总会场举行了直播带货活动,当天下午2点至4点在淘宝直播间播出。

  (本报记者朱丽谢义将)

相关热词搜索: 黔南 水族 都匀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