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前进村葡萄的“前进”路
走进三都县普安镇前进村的乡间田野,仿佛进入了水晶葡萄的世界,房前屋后种满葡萄,漫山遍野的葡萄藤叶随山坡起伏,错落有致的美丽民居,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整个村落与成片的葡萄融为一体,绘成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坐落在大山间的前进村,地表崎岖不平,土壤贫瘠,没有一块像样的农田,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由于种种原因,曾经的前进村,村民辛苦种地一年到头却难以解决温饱,增收无计可施,致富遥遥无期。
“那时很多家都种有葡萄,但都是种在贫瘠的坡地,一家只种几棵,够自家吃,吃不完才拿到镇上卖。”前进村支书王恩文说。
从小在前进村长大的王恩文,一心想改变村子贫穷落后的面貌,想方设法寻找一条适合前进村发展的路子。经过长期的摸索,他将目光放到了很多家都种有的水晶葡萄上。
2004年,王恩文和村里的年轻人组建了交梨山野水晶葡萄协会,带头拿自家的田地来种葡萄,在田野间、山坡上,打土桩、搭架子、捆铁丝、种幼苗,一边种植、摸索,一边到外面学技术。后面又开始开垦荒坡、流转土地种植,规模越种越大,产业效益越来越明显。通过带头示范作用,激励带动村民种植,尝到产业的“甜头”,村民也纷纷用家里田地种植葡萄。
葡萄种出来了,产业有了规模,为拓展销售市场,王恩文和协会会员经常背着葡萄奔跑各地、寻找市场,每到一地就拿出葡萄给人品尝,收集反馈、帮忙推销,把三都的水晶葡萄品牌打出去,提升产品销量。
随着产业发展,2008年协会改名为交梨山野水晶葡萄合作社,以葡萄种植户为主要服务对象,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为社员和葡萄种植户统一提供包括水泥柱、钢丝、苗木、化肥及生产技术资料、技术培训等服务,带动全村群众一起种植,大力发展葡萄产业。
如今的前进村,基本上家家都种有水晶葡萄,人人都懂种植技术,全村共种有近2万亩的水晶葡萄,葡萄成了村民的“钱袋子”,并辐射带动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6.8万亩、全县种植面积达13.6万亩,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水晶葡萄之乡”。
同时,王恩文还积极带头探索新的种植模式,2020年初,从外地引进6个葡萄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种植,实施了30个不同品种示范种植大棚,还带动周边群众也建了几十个大棚进行葡萄大棚新模式的种植,并探索在葡萄林下套种板蓝根、养鸡鸭,一地多用,提高产业附加价值,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目前只种有水晶葡萄,产业品种单一,挤在同一时间大量上市,市场波动较大、不稳定。大棚是一个试验示范种植基地,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品种,探索新模式,试种成功后再推广。”王恩文说,每个品种成熟上市时间不同,价格也不同,探索葡萄产业由单一品种到多品种发展,让产业提质增效,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记者 谢义将)
上一篇:黔南惠水:民族文化进校园唱响“好花红炫歌”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