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三都:美了庭院 富了农家

发布时间:2020-11-15 00:04:59 来源:黔南日报

  道路干净,院墙精美。走进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普屯村新华溜寨,是一片美丽乡村的景象。穿过干净宽敞的水泥路,一个宽敞的文化广场就在眼前,广场的一隅,是木质结构的议事亭,一旁的公共厕所,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个小广场,是村民吴成文家主动捐出来的。“我们这里是县政协帮扶的地方,从他们来了以后,我们村变得更好了,环境好了,我们的收入也多了。”说起为何捐赠地方建设文化广场,吴成文表示,自己也想出些力改变家乡。

  小广场的前身,是堆放杂物的地方。在三都县政协的帮助下,杂物地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们聚会的小场所。“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就在广场上聊天,有事情的时候,还能在广场上开会,小广场的用处太多了。”吴成文说。

  不仅小广场,走进溜寨,随处可见的村庄小装饰都会让人眼前一亮。旧轮胎制作的小花篮,旧农具制成了乡愁记忆墙等,把溜寨装点得更美。“现在环境好多了,又干净又漂亮,今年我们家小孩放暑假回来,都舍不得回去了。”吴成文高兴的说。

  溜寨变化的背后,是三都县政协推进环境政治,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心和行动。普屯村由原普屯村、群益村、燎原村、建华村、新华村合并而成,辖23个村民小组,共1584户6746人,村内主要以水族、布依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今年,脱贫退出34户72人,自此,普屯村全部脱贫。

  村庄脱贫了,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衔接好乡村振兴是关键。今年八月,为扮靓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三都县政协多方争取资金,多方献计献策,为溜寨发展出资出力。驻普屯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动员村民们参与到环境整治当中来,成立组管委,分为党员带头示范、环境卫生管理、产业发展带动、移风易俗监督、外出务工联络等五组带领群众发展,逐步改变溜寨面貌。

  “我们组织了今年暑假回家的大学生,还有县文联的工作人员一起对溜寨进行改造,绘制外墙,装饰村庄等。”三都县政协科教委主任、驻普屯村工作队副队长陈晓军说,经过一番大改造,村庄变化很大。

  “现在寨子里定期都会进行大扫除,保证村子里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陈晓军说,驻村这两年,村民的思想变化特别大,特别是在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方面。“刚来村子里的时候,不少村民的生活习惯不是很好,垃圾乱扔,东西乱放。”陈晓军说,为了改变村民的思想,他们挨家挨户的去帮助村民打扫卫生。

  为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主体作用,普屯村以溜寨作为示范点,探索出了“四建三化一治”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组管委”根据《溜寨“管家”积分奖励规则》对全寨农户参与村集体活动情况、家庭卫生整治情况、尊老爱幼、邻居和善等情况进行评分,每月根据评分进行奖惩。“我上个月得了16分,用积分去组管委兑换了洗衣液,牙膏等东西。”村民吴成青说,没想到打扫卫生还能有东西拿,自己干劲更足了。

  环境卫生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工程,发展支柱产业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三都县政协驻村工作队员通过多方调研、因地制宜,在溜寨发展起了136亩的莴笋种植产业。“这批莴笋是在今年国庆节期间种下去的,预计在过年之前可以上市。”陈晓军说,按照亩产2000斤的产量算,每亩可达到5000元的产值。

  “我们家今年种植了5亩的莴笋,领导们说今年可以订单销售,我预计今年可以得两万多块钱的收入。”算着丰收账,吴成文乐得合不拢嘴。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做好乡村振兴的衔接,让村庄更美,百姓更富。”陈晓军说。

  (记者 蒙帮婉)

相关热词搜索: 县政协 村民 乡村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