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开启“双培”新课程:儿媳教婆婆汉语 婆婆传儿媳技艺
普安县民宗局在少数民族村寨开启“儿媳教婆婆汉语、婆婆传儿媳技艺”“双培”(汉语言培训和技能培训)新课程。
“双培”是省民宗委发起的,在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对有汉语障碍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汉语语言培训和技能培训,旨在确保到2020年少数民族与全省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普安县少数民族村寨的女老人,她们会织布、刺绣、编线、制衣等技艺,但基本上没有上过学,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汉语语言障碍;少数民族村寨的儿媳接受过义务教育和外出务工,懂得汉语语言,但基本不会民族手工技艺。普安县民宗局探索特殊时期“双培”工作新方法,找准“双培”的着力点,在少数民族村寨启动“儿媳教婆婆汉语、婆婆传儿媳技艺”课程。
该局干部通过现代通讯网络,将州民宗委发来的“双语”广播音频教材《必会15句》《称呼问候》《买卖交易》布依语、苗语、彝语版分别转发到相关学会群,由学会发到民族同胞手机上,让年轻人播放给老年人听,来实现汉语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衔接。这此过程中,儿媳与婆婆感情进一步融洽,“儿媳教婆婆汉语、婆婆传儿媳技艺”深入推进。
蒋春霞是江西坡镇下南坡组村民潘芳芬的儿媳,是个初中毕业生,懂得汉语和布依语两种语言,她主动教会婆婆说汉语。婆婆潘芳芬精通织布、刺绣、编线、裁剪,她了解到“双培”就是语言障碍培训和技能培训后,很高兴,自己可以把技艺传授给儿媳。
“儿媳教婆婆汉语、婆婆传儿媳技艺”成为少数民族婆媳思想沟通、语言沟通、技能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江西坡镇联盟村村民罗其利认真学习婆婆的针线活,制作出来的民族服饰、小钱包、绣球非常精美,她还通过快手、淘宝等方式销售手工产品实现增收。
自开展“儿媳教婆婆汉语、婆婆传儿媳技艺”活动以来,普安县少数民族村寨婆媳关系融洽、感情递增。在江西坡联盟村立林组、包包寨组、福山寨组、上南坡组、岩脚组等村寨,布依族婆媳白天上山采茶,晚上就坐在一起学汉语、做针线活,白天晚上都有收入。
“儿媳教婆婆汉语、婆婆传儿媳技艺”,“双培”课程显得更加灵活,更加接地气,既传承民间优秀文化、又能增加村民经济收入,为少数民族群众带来实惠。
(通讯员 潘 飞)
上一篇:安龙:山地户外运动体验旅游增添乐趣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