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汪古寨韦华珍:布依文化传播者

发布时间:2020-07-22 11:23:52 来源:黔西南日报

  韦华珍,一个把布依族文化刻在骨子里的人,不忘初心,始终把传播布依族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坚持做弘扬布依文化的参与者、践行者,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她的世界。

  八音坐唱唱响民族文化

  “幽幽现场声悠悠布依情……”在义龙新区龙广镇联新村科汪古寨上空,飘扬着悠悠的歌声,一群身着布依族服饰的村民,用悠扬动听的山歌和手中的乐器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作为领头者的韦华珍告诉笔者,音乐是布依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闲暇时她都会组织同村人一起唱山歌、弹乐器。

  “平常我们大家都在后面的那个小广场,从一开始组团就是她组织我们拉二胡、唱歌。”联新村八音坐唱团队员韦文泽告诉笔者。

  韦华珍是土生土长的布依族人,步入老年的她,时间多了起来,便开始琢磨从事布依族传统文化相关的事情,并把传播布依族文化当作自己的使命来做。

  从小耳濡目染布依族音乐,韦华珍特别对“八音坐唱”有着很深的感情,2015年,联新村在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时候,要打造一支“八音坐唱团”,知道这个消息后,她积极奔走各家各户,在科汪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八音坐唱团”,如今,今年67岁的她仍然带着这支队伍到处表演,用音乐传递布依族的魅力。

  韦华珍说:“八音坐唱有牛角胡、包包锣、铜鼓、唢呐、乐琴、二胡等,必须要有八样乐器,八种音乐才能叫作八音坐唱,主要就是一般办喜酒、过节的场合表演,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为了让八音坐唱团发展下去,韦华珍一直默默付出,队里缺什么她就补什么,队员需要什么她就提供什么。“我把这些山歌编好后就复印发给她们,八音坐唱的乐器就是一回买点一回买点。”

  联新村八音坐唱团队员陆英周是从2015年就加入表演队伍的,从小擅长拉二胡的他有了表演的“舞台”。“我从这个队刚成立就加入了,我负责的最主要是拉二胡,平时都是韦华珍带着我们出门演出,连这个布依帽子都是韦华珍自己做给我们的。”

  布依服饰呈现民族特点

  布依族传统文化是刻在韦华珍骨子里的东西,对于布依服饰她更是如数家珍,她告诉笔者,布依服饰是以青、蓝、白为底色,用彩色丝线绣出各种图案,呈现布依族独有的审美特征,反映布依人民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她还专门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饰品。“这个是以前结婚的时候,新娘搭在肩膀上的布包,叫搭莲包,就是新娘不好意思接其他亲戚朋友的红包,其他人就把红包放在这个包里面。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韦华珍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诠释她传承民族文化的决心和毅力,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布依族,爱上布依族文化,她一年365天都穿着布依族服饰,做行走的“文化传播者”。“我们民族传承都是穿的这个土布,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穿这种颜色的衣服,嫌这个衣服黑,我就觉得布依服饰有种不一样的美,我的衣服全是布依族的衣服,我一年四季都是穿布依族的衣服,走到哪都让别人看到我们布依族服饰。”

  民族语言散发民族魅力

  除了音乐和服饰,更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便是语言,然而,韦华珍生活的布依族村寨语言是通过口口相传,随着布依族“汉化”程度加深,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说布依族语言,布依族语言在慢慢流失。为了让布依族语言延续下去,韦华珍四处奔走,到广西、望谟、惠水等布依族聚集的地区学习最纯正的布依族语言,并通过口诉的形式,用汉语谐音标注布依族语言读音,然后整理成册,印刷成书,发给村民。“他们都是用口诉的,说一句我就记一句,回来我就叫我女儿给我弄成电子版的复印出来,书我已经印了一百多本了,见人我就发,我还发给了学校、政府等,下一步我准备开个布依族语言培训班,让想学的人都来学。”

  一路走来,因为爱布依族的身份和布依文化,韦华珍心里的那份责任感变得更加强烈而坚定;更因为有众多像她一样一心重视传承,努力专注做好文化传播者的同路人,当地的布依族文化这块瑰宝才不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相关热词搜索: 布依 文化 语言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