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周国旭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7-30 12:04:59 来源:黔西南日报

“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如果拿到的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那就无法判断当前环境形势,无法为后期制定相关规定、政策和规划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州生态环境局安龙分局环境监测站技术员周国旭说。“事情不分大小,遇到问题就必须解决问题,必须保证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在周国旭看来,污染源普查工作十分重要,他必须精准普查当好“守门员”。

一人守住普查“质量关”

“内心既忐忑又兴奋,因为第一次接触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国污染源普查,十年一次,是重大的国情调查,也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工作安排,2017年下半年,周国旭和单位三名同事一起负责。

一开始,周国旭并不知道,这项工作要花三年的时间,而且,不允许出错。

2018年,是安龙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其他三名同志陆续离开,周国旭作为安龙县污染源普查的质量负责人,也是全县唯一的污染源普查的具体实施者和单位明确的技术负责人,身上的担子,可想而知。

面对压力,周国旭没有退缩,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和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周国旭认真学习国家、省和州印发的方案、文件要求和制度规范,加强与“兄弟县”的沟通,掌握要领,制定出安龙县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各项目的工作方案,并实施推进。

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实施第三方责任加台账管理销号问题的管理模式,压实第三方责任,及时纠偏纠错,推动完善整改,严格把好数据质量关。

普查路上“一波三折”

“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涉及面非常广,技术要求又高,安龙县引入第三方人员参与普查。”为了确保普查有序、高效开展,周国旭不断在网上查询、借鉴其他普查经验并编写了入户调查作业指导手册。

周国旭说,污染源普查不同于其他普查,需要不断地开导对方,让其完全卸下防备心理是极其艰难的一项工作。

周国旭回忆起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一次,他在清查质量核查中,发现漏查掉一家免烧砖厂,便来到厂里,按照入户流程耐心地向现场人员说明后,现场人员回答含糊其辞,一直没能找到真正老板。他只好询问厂区周边邻居,但邻居也存在顾虑不给予配合,兜兜转转,费了不少心思。最后是通过当地村干部帮助,才得知原来第一次在厂里交涉的人就是老板,等再次返回时,人早已不见踪影。

“类似案例对于污染源普查是家常便饭,因为许多是小型企业,没有健全的生产台账记录,即使愿意配合,也会在提供数据时有所保留,往往得不到真实数据。”周国旭说。

为使普查数据质量达到国家要求、落实各级相关规定和时限,周国旭在数据审核中采取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填报数据进行完整性、逻辑性、规范性、合理性审核,对审核发现的存疑数据进行甄别,一轮全覆盖完成又继续第二轮全覆盖的核对,如此进行了五轮。

“第三方服务公司技术人员后来都不再愿参与普查,更害怕接到我的电话,甚至有的出现离职情况,使得工作开展十分困难。”周国旭坦言。

周国旭说,再难,他有责任有义务守住安龙县污染源普查质量。

工作家庭“两难全”

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周国旭常常需要坚守一线,既要统筹和指导开展普查工作,又要下沉到村开展工作。白天走访收集核实,晚上“研判”,逐一审核普查数据,很多时候,早出晚归,凌晨一两点回家是常事。

周国旭也深感内疚,但不管如何,把工作干好是重中之重。

凭借着对生态环保事业的热忱和对工作的执着,周国旭不断去学习、实践。从2017年到2020年,历时3年中,周国旭每天和团队加班加点,终于在今年2月按时完成了安龙县污染源普查准备、清查建库、入户调查和产排污核算等各阶段普查工作任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安龙县污染源普查工作被省评定为优秀。”周国旭说,这对自己辛苦工作也算有了份交代。

相关热词搜索: 污染源 安龙县 工作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