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兴义市:让群众跑出增收致富“加速度”
如今,行走在兴义市各乡镇各村庄,干净的路面、白净的墙面、翠绿的植物,尤其坦荡如砥的公路,掩映在两边的青山绿树中宛若飘带,蜿蜒前行,一幅农业兴、乡村美、农民乐的美丽画卷正在兴义市农村大地徐徐展开。
“以前从乡里到镇上要走多公里的泥巴路,遇到下雨天滑得不得了……”
“现在通村路修好了,通组公路也方便很,十几分钟就到镇上喽……”
“组组通的路修好了,我们还要采用路长制管好用好……”
“路修通了,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雨天一身泥了……”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通组路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便捷,于兴义而言更是一条发展路,是群众的致富路,在“组组通”公路建设中,兴义市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交通+扶贫”模式,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更好了保障。
“建设用工+扶贫”模式
兴义市按照“一控两降三保四督”工作思路,推进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工作。目前,建设农村“组组通”公路344条700.072公里,实现兴义市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畅目标,惠及沿线118个行政村13.4万名群众。在提前完成“组组通”公路三年攻坚任务后,兴义市对全市30户以下村民组通组路道路进行硬化,完成项目建设105条145.432公里,完成投资6357万元。“组组通”建设中,共发动6000余名沿线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人均收入可达5000元。
“管养结合+扶贫”模式
分区域成立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在各乡镇(街道)推选能力较强的群众成为社员,采取“分片包干、社员负责”的管养模式参加日常公路管养工作,做到农村公路养护和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由兴义市交通运输局下属龙达公司作为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运作主体,将贫困户吸纳为合作社社员。目前,兴义市已成立合作社23个,社员386人,其中贫困群众258人,按照现行的公路养护政策,人均年增收近6000元。
“生态公路+扶贫”模式
启动生态文明路创建工作,采用由群众出土地,政府出资的模式在公路沿线栽种核桃、芒果、芭蕉等果木,群众参与管理,收益归群众,不仅解决了公路绿化用地的历史难题,还引导群众积极对自家门前屋后进行绿化,树立“自家路、自家管、自家养”的理念,使生态路建设与乡村振兴、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目前,已在泥凼至巴结路段栽种24.5公里、沿湖公路栽种77公里、拱红线(拱桥至红椿)栽种18公里。
一路通,百业兴。目前,兴义市公路通车里程3000余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00公里,使层峦叠嶂、峰壑纵横的山地兴义四通八达,让群众跑出增收致富“加速度”。
上一篇:黔西南州残疾人体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