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黄道乡田坪村成功“逆袭”成为“幸福村”

发布时间:2020-11-03 17:36:05 来源:贵州网
  “路面越来越整洁,村貌越来越漂亮,环境也越来越优美,平日里还‘忙’着参加综合文化中心的各种活动。这些年来,我们村里的变化可真是翻天覆地。”万山区黄道乡田坪村村民罗秀云说。但是,谁曾想,六七年前的田坪村曾经是没什么产业的“空壳村”,是村民口中脏、乱、差的“垃圾村”。究竟是什么让田坪村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蜕变?近日,笔者走进该村寻找村庄“逆袭”的答案。

万山区黄道乡田坪村成功“逆袭”成为“幸福村”

  田坪村位于黄道乡南部,距黄道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交通便捷,守着不错的地理位置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六、七年前,该村几乎没有什么产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田坪村“两委”始终把群众增收这一难题放在首位。

  “首先得将村‘两委’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该村党支部书记刘远海说。近年来,该村不断强化工作思路、狠抓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开创村庄发展新局面。通过推广“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村级产业和集体经济,实现产业支撑,不断提高村民收入和幸福指数。短短几年,田坪村就发展标准化大棚蔬菜260亩(在建110亩),金秋梨120亩,金兰香柚700亩,水稻示范点200亩,油茶400亩,还有年出栏4000头的生猪养殖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预计明年年初建成投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43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0714元,较之前有了大幅度提高。

  “过去休闲娱乐没有去处,现在村里实施了亮化、美化工程,安装百余盏太阳路灯、修建了花池,最主要的是,还建成了300平的综合文化中心,大家都爱来这里耍。”说起田坪村的综合文化中心,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日前,笔者走进综合文化中心,眼前一派热闹景象:十几位身着舞蹈服的中老年人在文化中心前的广场跳舞,部分村民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还有一些村民在文化中心里看书。中心不但有棋牌等娱乐活动,还有乒乓球、农家书屋等健身学习设施,还打造了具有侗家文化特色的“文化墙”、“文化雕塑”、“文化长廊”等文化景观,十分吸睛。

  此外,近年来,村“两委”还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等开展环境卫生清扫活动,齐心协力扮靓家园,村居环境大大改善,慢慢蜕变成为一个“美丽村”“幸福村”。

  整洁干净的村路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蜕变,可田坪村的变化远不止道路整洁、环境优美,更可喜的变化还在于,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幸福的微笑和发自内心的喜悦在村民脸上荡漾。

  如今的田坪村,处处洋溢文明和谐之风。这得益于黄道乡党委政府积极多方争取资金,修建了乡村文化舞台,文化广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服务设施,并组建文艺队伍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以“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慈母、贤妻、孝子”等评选活动为抓手让文明深入人心。2017年,该村荣获贵州省“省级文明村”称号。2020年9月,该村入选贵州省拟推荐80个全国文明单位名单。

  “现在的田坪村不一样了。”刘远海说,不仅仅是外在的村庄环境美,更重要的是村民内心越来越富足,村“两委”还会不断努力,为村民提供健康、舒服的人居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目前,已成立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黄道乡田坪村志愿服务小队,并设立“积德榜”,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村民志愿者们积极开展政策宣讲、移风易俗、环境保护、文明创建等文体活动志愿服务,一站式服务群众。

  万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万山区小康村、贵州省卫生村、贵州省文明村……一张张靓丽的名片,是该村不断前进的证明。未来,田坪村还将朝着国家级文明单位这一更高的目标奋进。(黄道乡 刘司吉)

相关热词搜索: 万山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