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石阡任家寨百姓生活越来越红火
“2017年分红30.1万元、2018年分红61.5万元、2019年分红72.6万元、2020年分红72.68万元……”这一串串喜人又温暖的数据,是石阡县大沙坝乡任家寨村村两委近年来做好民生实事,提高村民幸福感交出的“成绩单”。如今,任家寨村村庄漂亮了,乡风更文明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任家寨村位于大沙坝乡西北部,距石阡县城20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组286户1102人,如今已实现全部脱贫。多年来,受制于思想观念的落后,该村长期存在“好山好水好田坝、穷人穷村穷产业”的窘困。近年来,该村干群携手一起干,一改往日贫困落后面貌,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游客打卡点。村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民生红利”。
探索“六共”机制强堡垒
为有效解决“村级组织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难和村、社‘两张皮’”问题,该村用好“五步工作法”,用活“产业发展八要素”,探索“组织共建、决策共商、优势共扬、全民共股、社会共治、成果共享”为主要内容的“六共”机制,持续推进“村社合一”,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壮大村集体资产,闯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脱贫致富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资产从2016年0元增长到如今的2280万余元的嬗变。
为压实责任激发活力,任家寨村构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架构,将富民强村的责任牢牢地压在村两委及村干部肩上。目前,该村按照组织共建模式,成立了大兴源泉山泉水和绿野康农牧两个专业合作社,使集体经济覆盖全村每一个人,实现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三方共赢”,增强了“造血”功能。
村民周维银,因丈夫去世得早,之前一个人带着小孩在外务工,得益于该村“六共”机制和“村社合一”的发展模式,如今,除了年底有分红,村委会还介绍她到合作社务工,现在的她就业稳定,还能在家照顾小孩,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下转2版) (上接1版)
依托资源做活水经济
走进大兴源泉山泉水厂,搬运工正忙着将刚从流水线上下来的桶装水搬运到指定位置,等待货车前来搬运……
“目前每天供不应求,这一批水主要是供应学校的,2020年我们水厂已经实现年销售量50余万桶,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村支书一边指着流水线上的桶装水一边充满激情地说。
据介绍,任家寨原本是常年缺水的村寨,2016年春,贵州省地矿部门在任家寨进行地质勘查,发现地下269米处有泉眼,自然出水量每天大约30立方米,如果用水泵抽,出水量会大大增加。
“有这么好的资源何不‘借水生财’?”得知这一好消息后,村支两委相关负责人便积极行动起来,马上进行水质相关标准检测,组织村民开会等开展系列工作。
最后,该村按照“发挥优势、因村制宜、形式多样、宜旅则旅、宜农则衣、宜商则商”的原则,由村支两委从村级发展、村民致富的角度思考谋划产业发展项目。同时,充分发挥乡贤力量,将本村大学生、技术能人和村民组织起来,通过召开群众会、合作社推进会、村集体会等,共同协商产业发展、投资方向、股权占比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金点良策”,找准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2016年水厂开建,如今水厂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之一,给村民带来很大实惠。
村民田兴平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合作社建立后夫妻二人就在合作社务工,每年务工收入可达4万余元,而且年底还有分红。
延伸产业链条促乡村振兴
清明时节,走进任家寨村八月瓜种植基地,紫红色的八月瓜花映红了整个八月瓜园。不少游客纷纷与盛开的花朵合影留念,心里高兴得像吃了蜜糖……
2017年3月,任家寨村因地制宜引进瓜苗,建起了八月瓜种植基地,并创办了绿野康农牧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全村抱团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现种植面积已达450余亩,其中盛产面积达400余亩。去年,任家寨村绿野康农牧专业合作社投资新建的八月瓜加工厂正式投入使用,工厂精深加工的八月瓜茶、八月瓜果酱、八月瓜精油、八月瓜酒等多种农特产品陆续上市销售,从只卖鲜果到手工作坊粗放式加工,再到标准化精深加工,该村产业发展不断升级壮大,产销链条得到有效延长,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的产品很受群众的欢迎,现在主要是靠口碑售卖,等相关资质批准下来后,我们就可以大力宣传推广了。”村支书介绍,八月瓜果都很抢手,但是由于八月瓜系列农特产品的相关资质正在办理,目前还没有正式对外销售。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依靠产业致富、延伸产业链条、探索“村社合一”“六共”机制,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务工7000余人次,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00余万元,全村人均务工工资达到2100元……任家寨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上一篇:铜仁市妇联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