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犁倭镇红岩村:从贫困村到富美村

发布时间:2020-06-11 19:13:02 作者:李春明 来源:贵阳日报

  六月初,沿着平整干净的道路进入清镇市犁倭镇红岩村,可以看到新安装的路灯、通过立面改造换新装的农房、在产业基地忙碌的村民……一派美丽、和谐的景象。

  红岩村位于犁倭镇西南面,因村子里有一块小山般的红色岩石而得名。曾经,红岩村因基础设施薄弱、群众增收渠道少等原因被评为国家级贫困村。在脱贫攻坚战中,红岩村突出党建引领,在谋产业、抓项目、靓村庄、促发展上下功夫。如今的红岩村换上新装,成为一个美丽、和谐、文明的村庄。

  “以前下雨天出门满脚都是泥巴,现在路修好了,出入很方便。”红岩村村民韩甲伦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脱贫攻坚战中,红岩村把完善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作为首要任务。

  “在各级政府、帮扶单位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村里新修了5条机耕道,修建两个人饮工程,重建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谈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红岩村村主任罗云忠说。

  好的居住环境不仅利于群众的身体健康,还能提振精气神、促进发展。去年,红岩村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项目,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村里完成立面整治181栋,修建户用卫生厕所381户、公共卫生厕所1个……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让村庄展露新颜。”罗云忠说,为了做好长效管理,村里把“门前三包”和“三清一改”纳入村规民约,督促村民持久保持良好的村容村貌。

  经过整改,红岩村大变样——立面改造为农房穿上“新衣”,“厕所革命”改变传统旱厕脏乱差的旧貌,污水管网终端处理站将村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净化,新安装的60盏路灯让村民夜间出行更方便,结合党建阵地“双整治一规范”打造的文化广场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红岩村还新修建标准化幼儿园1所,可容纳100多名学前儿童就读;新修小学综合楼一幢,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为3户贫困户硬化入户路及院坝;为18户困难村民改造了房屋……红岩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就医条件差、学前适龄儿童入学难入学远等难题,提升了村民人居环境,夯实了村民脱贫基础。

  村容村貌提升的同时,红岩村更加注重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村里主要通过发展产业和农村‘三变’改革增加村民收入。”红岩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华说。

  红岩村多管齐下,帮助村民稳住“钱袋子”——

  产业促增收。以“村社合一”合作社为纽带,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增收。在此过程中,村里投资20万元发展魔芋50余亩,带动8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发动村民种植酥李4000亩、樱桃300余亩、刺梨350余亩。

  “三变”促增收。将扶贫资金入股蔬菜保供基地、精品果蔬项目等产业项目,覆盖全村35户贫困户,预计户均分红1000余元。

  如今,红岩村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村民对于未来的发展底气十足。“村里将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狠抓产业带动发展,最终实现绿色发展乡村美、产业兴旺民更富的目标。”陈国华说。

  韦鹏陈敏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相关热词搜索: 村民 产业 项目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