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凝聚改革正能量 砥砺奋进谱新篇
2019年,黔西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深改委的有关会议精神及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承担上级改革和主动谋划改革,明确目标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落地见效。
截至2019年12月底,自行谋划的9项改革全面完成,承接的市级以上改革和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持续巩固了全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强化担当,突出导向,凝聚力量破解改革难题
担当作为,是讲政治的“试金石”。
一年来,黔西县始终坚持把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改革落实落地摆在首要位置,作为检验干部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切实落实“一把手”抓改革和改革抓“一把手”的要求,全年县委主要领导组织召开深改会议7次,及时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深改委会议精神,研究改革事项10个,审议改革方案11个,大力推动110社会联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一批重点改革落地落实。
突出导向,着力抓改革谋划破解难题。
一年来,黔西县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破解农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效、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目标要求和遇到的困难问题,加强上下联动和部门协调配合,积极谋划改革创新举措,承接上级改革或改革试点任务,及时制定下发改革工作要点。在制定改革方案过程中,严格落实征求意见审改、于法有据审查、专题会议审评、深改委审议的“四审”机制,出台了推进搬迁青少年融入城市计划、110社会联动中心建设等一批较高质量的改革方案。
完善机制,加强总结,推进改革亮点纷呈
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敢出“实招”,才能增添“含金量”;敢于总结,方能出“新亮点”。
一年来,黔西县始终坚持台账管理,所有改革进展情况,按季度及时录入平台,充分发挥改革台账监测调度作用。完善提示催办制度,定期向所有改革牵头单位发送工作提示单,在电话催办后进展仍然缓慢的牵头单位再发催办单,全年共发2次工作提示和向6个牵头单位发催办单,保证了改革任务按时序推进。强化督促考核,制定了改革年度考核办法,将改革任务纳入县对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
一年来,黔西县积极向上级主流媒体推荐改革亮点,市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刊发改革经验30余篇。加强信息总结提炼,及时向省市报送改革信息,市级以上改革刊物采用21篇,其中,《黔西县实施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黔西县110社会联动中心“五联五化”机制着力解决群众诉求》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改革成果惠及人民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一年来,黔西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抓好一批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改革。
社会治理创新有了新平台。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依托大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整合公安110、消防119、急救120、122、12315等各类应急服务热线电话,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110社会联动中心,完善社会治理防控功能,及时有效解决突发事件和群众紧急救助事项。中心运行以来,累计接线127112次,日均接线量达760余次,全县刑事案件发案连续三年大幅下降,荣获全省14个平安建设先进县之一。
城市社区建设有了新突破。按照“服务阵地标准化、服务力量聚合化、治理体系规范化、服务平台信息化”要求,加快城市社区建设。目前,全县19个城市社区服务站已按标准全部建成,有城市社区工作者240人。在干部待遇上,将城市社区干部报酬提高到正职3500元/月,副职3000元/月,社区办公经费从1万元/年提高到2.5万元/年。
城乡教育改革有了新进展。构建了以“寄宿制小学为中心,辐射多个教学点”的农村小学分布模式和“打破行政区划,集中资源办强初中”的农村初中学校格局,保障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就近上好学;推进集团化办学数,确保学生能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前,全县共建立县级小学教育集团6个、县级初中教育集团5个、职普教育集团1个。
思想文化建设有了新途径。按照“1357”工作思路,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改革,今年10月该县被列为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目前,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30个、文明实践站364个、县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10支、乡级大队97支、村级分队364支,开展活动1000余次。
城乡经济发展有了新成效。突出党建引领,开展“城乡共建·联村共建”活动,60个先进村(社区)按照“三联六帮”模式,结对帮扶60个贫困程度较深的贫困村。深入践行“塘约经验”和推进“三变”改革,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356个。持续加大招商引资,营造企业家成长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高铁站建成通车,让黔西迈入高铁时代。
上一篇: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理想信念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