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中国考古百年 专家学者研讨聚焦仰韶文化传播
(记者 孙自法)“双槐树遗址发现仰韶文化三重大型环壕城址,引出的新认识无异于是说仰韶文化中期已经开始迈入文明门槛。”
为迎接2021年仰韶遗址发现百年和中国考古百年诞辰,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以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代表,近日在仰韶文化和中国考古学发祥地所在的三门峡市相聚一堂,参观考察仰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展,研讨交流仰韶文化考古发现与传播。
他表示,考古界期待仰韶大型墓葬的发现,希望由此获得仰韶人关于精神生活特别是信仰方面更多的新信息。“在仰韶人通过彩陶表现的信仰图景中,我们还发现了日神与月神崇拜。仰韶社会的神权制度,我们的认知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深化了对彩陶意义的认识,对仰韶整体内涵的认知也一定会有很大改观”。
“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四周播散,开创了一个灿烂的彩陶时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庙底沟遗址第二次发掘领队樊温泉研究员指出,在与庙底沟文化同期的周围诸考古学文化中,都发现了彩陶,并明显受到庙底沟文化彩陶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庙底沟文化彩陶奠定了中国史前艺术发展的基础。
其中,以杨官寨遗址为代表的早期城市雏形的出现,男性作为特定遗传地位的确定,推动文明化进程加速;蓝田新街、杨官寨等遗址体现的仰韶文化晚期社会分化的加剧,社会分工的明确化,为中国文化根脉研究提供考古学支撑。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华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张光辉研究员指出,山西离石德岗仰韶中期聚落遗址以平底瓶、尖底瓶、敛口钵、夹砂罐、曲腹盆等为主要组合,流行五边形房址,属于典型的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年代上相当于仰韶中期偏晚阶段。该遗址发掘遗存组合丰富且明确,在仰韶中期遗址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为分析这一时期一般家户生活用器与生产情况提供了典型案例。
“考古学进入到国家文化建设层面,百年中国考古学迎来了第二个世纪的大机遇。”在王仁湘看来,中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和正源之所在,纪念和传播中国考古百年、仰韶百年,意义特别重要,让公众通过考古了解先民的历史和他们创造的文化,弘扬华夏文明,是公共考古人和所有考古人的责任担当。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祥研究员表示,在仰韶百年和中国考古百年前夕,考古界研讨交流仰韶考古发现与成果、共商仰韶文化研究与传播,既是对2021年中国考古百年系列纪念活动的一次预演,也将推动中国考古特别是公共考古事业进一步发展,助力建设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完)
上一篇:“金海豚奖”厦门揭晓 《大理寺日志》等获金奖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