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鸡娃”,你的“育儿焦虑”可能毫无意义

发布时间:2021-03-13 17:5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13日电(记者上官云)“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沉迷鸡娃,不能自拔”……如今,很多类似的育儿段子在网上流传甚广,乍看好笑,背后却是不少父母的压力和无奈。

  她努力控制自己不去“鸡娃”,尽可能给孩子一个舒适、快乐的童年,但也会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如果因为父母不努力,耽误了孩子,他长大后比不上别人,会不会怨恨我?”

父母过度期待的内化与投射

  家长是好意,但孩子未必领情。焦虑情绪笼罩之下,育儿效果很容易适得其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琳琼遇到过一个典型例子:有个学生对学业、考试表现得非常焦虑,严重到要找心理老师求助。后来老师联系到其父母,才了解到其母从小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

  “妈妈遗憾自己当年没有考上好大学,为孩子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杨琳琼发现,孩子一直在母亲的焦虑中向前,不停学习,因而被剥夺了很多与小伙伴交往、游戏的时间。

  但是上了高中,孩子成绩渐渐落到后面,妈妈当然非常着急,依然催、管不停,甚至会坐在孩子身边督促,不过妈妈擅长的那一门功课,恰恰是孩子最糟糕的一门,效果并不好。

  经过耐心疏导,妈妈慢慢接受“孩子健康成长更为重要”的观点,有了反思和改变。但是孩子已经内化了妈妈对自己的要求,依然非常焦虑,对自己极度不满意,同时自责,经常被铺天盖地的负面情绪淹没。

  杨琳琼并不否认很多父母的投入,“但他们忽视了自己和孩子是不同的独立个体,把自己的人生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但问题是,父母焦虑的言行举止,正侵蚀着孩子的成长空间。”

育儿焦虑,毫无意义

  日前,“如何看待邓亚萍教练式育儿”登上热搜:了解到孩子喜欢打游戏,并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邓亚萍将电竞选手的职业道路和竞争残酷性摆出来,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此明确分析利弊和讲究作战方法,被称为“教练式育儿”。

  有网友为这种育儿方式点赞。也有人思考:何种育儿方式才真正适合孩子?“育儿焦虑”,如何避免?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分析一些父母疯狂“鸡娃”的心理原因,也许是经历过人生中的不如意,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覆辙;担心自己的生活水平、阶层失守,要求孩子达到某种成功来维持甚至超越。

  或者是攀比心作祟,把自己的价值全部依附在孩子的学业成败上;又或者,只是盲从,先图个心理安慰。但细究起来,父母这些焦虑根源和孩子无关,都是自己的议题。

  多元智能理论提到,构成智力者是语言表达、数学逻辑、自我认知等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成绩或智商,而是各种复杂的结构。

  宋广文说,我们曾倾向于以分数来简单判定孩子的智力高低,将之与前途挂钩,但每个人的能力与智力存在差异,家庭中的积极因素会对孩子产生良好影响,却不意味着必然走向成功。

  孩子的成长不是固定的化学反应,当必要条件到位就能带来某种可以量化的结果。世界之大,社会需要多种人才,父母未必能准确预判什么才是“成才”。

  流水线式的育儿方法难以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杨琳琼说,育儿观体现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好的育儿方式没有一定之规,父母可以基于对孩子的了解来做选择。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庭教育也是情感支持和人格培养,父母在为孩子筹划未来甚至做选择时,也理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倾听,本身就是一种爱。(完)

相关热词搜索: 孩子 父母 妈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