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香泉镇:家门口种好“脱贫薯”
“外村人都羡慕我们村子有马铃薯种薯产业园,我在这里工作,收入比起之前稳定很多,离家近、照顾家也方便,而且在大棚里面,风吹日晒少一些,工作更体面了。”甘肃省定西市香泉镇陈家?艽宕迕衤硎缁ㄋ怠?/p>
甘肃定西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种植马铃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香泉镇位于定西市安定区西南部,全镇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5.3亩。2013年年底全镇共有7个贫困村1352户4959人,贫困发生率21.9%。经过多年脱贫攻坚,2019年贫困村全部退出,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
“我们依托良好的水肥条件和产业基础,打好种业翻身仗,大力实施种子种业提升工程,确定以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为主的种薯产业,引进从事种薯繁育时间长、科研水平高、带贫能力强的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等5家主体,与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建成占地560亩产学研一体化的马铃薯种薯产业园。”安定区香泉镇党委书记雪永鹏介绍。
“以前没有产业基地的时候,陈家?艽宕迕褚?テ甙斯?锿獾拇遄痈梢恍┝慊睿??乙蛭?慊钍庇惺蔽蓿??堑氖杖胍埠懿晃榷ā!背录?艽逦氖槁砬逅怠!跋衷冢?砹迨碇质聿?翟安唤鼋饩隽舜謇?0多人的就业问题,也为镇上其他村民提供工作岗位,一共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
“产业园常年稳定用工160人左右,按每月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计算,人均年可获得劳务收入2.4万元。在‘原原种’集中收获上市期间,增聘临时用工50人左右,按3个月计算,人均可获得劳务收入6000元。”定西马铃薯研究所负责人李进福说。
雪永鹏说,定西坚持把马铃薯作为富民产业来培育和推进,马铃薯已经从曾经的“救命薯”“温饱薯”变成如今的“致富薯”“脱贫薯”。(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宋喜群 王冰雅通讯员王玉鹤)
上一篇:15部门联合发文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 积极开展试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