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交腊村杨富显:“归乡雁”变身“领头雁”
“我手里拿的这个是口蹄疫苗,只能放在冰箱里,一瓶可以打100只羊,注意怀孕的母羊、低于20斤的羊不能打。”
在雷山县大塘镇交腊村委活动室里,一名个头不高,衣着朴素的年轻人正拿着一瓶乳白色的疫苗给交腊村的十几个“羊倌”讲课,发放预防药品。
这个年轻人就是交腊村的养羊大户、致富带头人、预备党员杨富显。
2009年,杨富显大学毕业后,到福建省厦门市一家电子公司上班务工,认识了四川绵阳籍“川妹子”陈碧波。一年后,两人决定相守终身,并毅然回到交腊老家创业。
交腊水草丰茂,适合发展养殖业,杨富显夫妻俩决定靠山吃山。2014年,夫妻俩用务工存下的钱养起了鸭子。养鸭的那年,恰好是牯藏节,鸭子全部卖出,挣了1万多元,但是考虑到鸭子吃的全部是玉米,每天都要吃,开支比较大,交通不方便,养大了也难拉出去卖,成本大盈利少,经过再三斟酌,夫妻俩放弃了养鸭。
2015年,夫妻俩又瞄准交腊生态好、水丰草肥的优势,筹集4万多元购买了50多只本地山羊,开始“二次”创业。
没有经验,是养羊的瓶颈,夫妻俩没有退缩,边养边购买养殖丛书学习,还在网上逛论坛自学,慢慢积累了经验。杨富显还到农业部门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养殖和病理掌握技术。
山羊都是散养在山上,夫妻俩在离草场不远的半坡上用木板建起了羊圈,让羊有了遮风避雨的场所。在食物缺乏的冬季,他们一起上山割草,用心照顾着母羊和小羊羔。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疑难杂症,他们就主动打电话请镇、县的农畜部门专家上门就诊。通过几年的发展,杨富显夫妻养殖技术不断成熟,养羊规模逐年扩大,现在发展到了170余只,小两口生下了个大胖儿子,日子越过越有味。
由于山羊品质好,加上交通的便利,杨富显夫妻养殖的山羊供不应求。2020年以来,出栏羊40余只,收益5万余元。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党的好政策吹到了苗乡。从交腊村通往山外的水泥通村公路修起来了,民族文化特色观景长廊、机耕道、便民桥、停车场、村卫生室、饮用水管道、水利沟渠等项目建设扮靓了交腊村。在党的好政策支持下,靠着卖羊的积攒,杨富显夫妻购买到了县城的生态搬迁房。
“这几年来,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我们交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养羊也挣了一些钱,销路不是问题,我想把自己所学到的、所经历的都教给大家,希望更多的人来和我一起养羊,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杨富显高兴地说。对于养羊杨富显还有更大的打算,计划修羊圈,把羊圈养起来,扩大规模,让在家的群众割草卖给他,带动更多群众的增收。
在杨富显的带动下,现在交腊村有13户农户发展养羊,其中贫困户11户,存栏羊400余只,生态养羊已经成为交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看到富显这几年的成功,我很有启示,也在自己的茶园里养了羊。刚刚开始时,很多病不知道怎么样治,都是富显帮我解决的。他还经常到我的羊圈里指导我,传授经验,教我打疫苗预防疾病,给我领草种、疫苗,帮我销售羊。”交腊村山羊养殖杨昌玉对杨富显很是感激。
除了在养羊上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杨富显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7年6月,杨富显向交腊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积极分子。2019年7月,成为了一名预备共产党员。
杨富显,一个怀揣梦想的苗家汉子,一个勤劳朴素的农家子弟,用真心真意,变身“领头雁”,带领身边的乡亲们共同致富,成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力量。
(任永杰 赵广)
上一篇:黔东南锦屏县大同乡:桃果飘香 硕果满林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