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

贵州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一角本报记者 李庆红摄
贵州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贵州省省内第一个以原生性泥炭藓沼泽湿地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生态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的湿地拥有812-1015万m3的涵养水能力。
地理位置:保护区位于黔南州独山县东北部与都匀市、三都县交界的区域,涉及独山县五个园区(独山经济开发区、独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独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独山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独山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四镇(百泉镇、麻万镇、影山镇、基长镇),东西宽度为6~12km,南北长24km。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4′5.36″~107°45′12.06″,北纬25°47′26.56″~26°1′5.50″。
基本情况:保护区总面积为21265.72公顷。都柳江是珠江水系最大上源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贵州省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贵州东南部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苗岭山脉。干流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自西向东流经三都、榕江、从江等县,于从江县八洛流入广西境内,最后汇入珠江水系。贵州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都柳江水系的源头,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省内第一个以原生性泥炭藓沼泽湿地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生态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内共有天然分布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35科59属12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科2属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12科13属14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植物9科12属14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附录Ⅱ中所列入的兰科植物种类24属76种。保护区内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有44种,珍稀濒危的夏季鸟类8种、两栖动物14种、爬行动物9种、脊椎动物1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白颈长尾雉、云豹、林麝;二级保护的有12种。有4种爬行动物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其中濒危级1种,易危级3种。
科研与宣教:保护区建设有300?科研中心,购置科研中心设备。建100?生态定位监测站1座,设置泥炭藓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点30个,南方红豆杉和伯乐树种群观测点3个。完成800?宣教中心房建工程,建设300?陈列室,结合宣教需要,配置办公、通讯设备。完成投影仪、音响设备、监视器、报警器等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展示柜、展示台、湿地沙盘、模拟生态环境展示系统、标本材料及制作工具、投影仪等设施建设。
生态旅游资源:在保护区类型丰富的沼泽中,楠木、杜鹃、石榕树、紫柳、水毛花、水竹、蕨类、苔藓类植物,生机勃勃;密丛内,蛙声阵阵,蜓落青叶,俨然一个湿地动植物和谐共生的家园。从山顶顺势而下,森林越渐繁茂。沿曲径在郁郁葱葱原始森林中漫步徜徉。幽静处,清风徐徐,林涛层层,山石间,峥嵘的虬枝盘根错节,起落摇曳。开阔处,奇山兀立,岭色千重,顿感万马齐喑的震撼。灵动处,泉水相连,幽潭飞瀑,水激石越,相得益彰,溪水潺潺为山林增添了一抹雅致。在这里,峡谷地貌的绝妙景致在薄雾冥冥间悠然世外。用心去感受,便能察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诚与豁达。
上一篇:黔南州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侧记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