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荔波县“三个三”护农业生态助群众增收

发布时间:2020-11-27 09:43:40 来源:黔南日报

  近年来,荔波县坚持以《荔波县绿色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建设)规划》为引领,应用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武装农业,不断擦亮农业生态农业品牌。

  “三棵树”筑牢生态屏障。栽好桑树,植牢增收“摇钱树”。持续推动“一县一业”桑蚕产业发展,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三种模式,鼓励支持38家企业(合作社)参与桑蚕全产业链建设,打造集蚕茧、缫丝、桑芽菜(茶)加工、生产及观光等于一体的桑蚕产业园,“白蚕绿桑”织出一条农企共赢的“新丝路”。目前,全县桑园面积4.15万亩,覆盖86个村8927户3.5万余人;育好果树,四季结有“致富果”。重点发展以黄金百香果为主的精品水果产业,采取SPV运行模式组建“金荔百香果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吸引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参与百香果产业,种植面积由2018年的0.03万余亩发展至现在的1.02万余亩,精品水果面积突破13.05万亩,覆盖农户1.3万余户5.3万余人;管好茶树,支撑茶农“钱袋子”。坚持宜茶则茶原则,培育8家企业(合作社)参与茶产业建设,发展茶园1.7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1.38万亩,产量302吨,产值4218万元。

  “三林下”破解循环利用。“林下”生态养殖,净化村庄促增收。将庭院养殖向林下养殖转移,通过粪便堆肥技术降价肥料开支,解决林牧争地矛盾,实现土地集约利用。2019年来,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支持林下生态特色养殖,发展各类林下养殖场225个,其中林下家禽养殖场56个,年家禽存栏95万羽;林下牛羊养殖规模场65个,年牛、羊存栏6.6万头。以生态牛肉为食材的菜品成为县内400多家大小餐馆最具吸引力的招牌菜;“林下”铁皮石斛,扩空间保生态。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林下石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农户进行扶持,凡按技术规程验收合格的,每亩补助2000元,初步形成“原种扩繁—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林下”食用菌,节成本肥林地。制定扶持政策,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特点,引导群众利用林下种植食用菌。今年来,整合2300万余元资金用于食用菌产业发展,通过无偿发放菌棒、企业保底价回收带动群众发展食用菌。目前,发展桑木耳1300万棒,干品产量780余吨,分别被省、州列为全省30个、全州4个食用菌重点发展县之一。

  “三拓展”衔接产业链条。“拓展”绿色平台。以建农业园区为载体,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已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入驻农业龙头企业省级3家、州级4家、县级6家;创“拓展”绿色品牌。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重点培育“荔波蜜柚”“瑶山鸡”“桑芽菜”“青梅精”“养生石斛”等绿色品牌,获绿色有机产品认证1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手机APP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安装385套次,覆盖8个乡(镇、街道),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5%;“拓展”绿色功能。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与乡村环境,重点发展一批休闲农庄和农业观光采摘园,建成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州级20个、县级60个,乡村三星级以上休闲农庄7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30余个,覆盖3000户农户,综合收入达30亿元,基本形成春赏粉红桃花、夏品黄金枇杷、秋尝橙黄蜜柚、冬游雪白梅花的四季休闲农旅产业。(莫仁健)

相关热词搜索: 林下 农户 农业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