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最费的就是鞋——公安部选派挂职扶贫干部田智帮扶记

发布时间:2020-01-13 15:16:58 来源:黔西南日报

  “以前一双鞋三年穿不坏,驻村扶贫这一年,最费的就是鞋。”

  在公安部选派挂职扶贫干部田智眼里,门口这乱石纵横的大山,不仅是运动鞋“杀手”,更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最大阻碍。

  普安县高棉乡棉花村,群山环抱、土地贫瘠,是321户布依族老乡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曾经,老乡们外出需要背着背篓走几个小时山路。如今,这样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在公安部的帮扶下,田智带领村民们脱穷帽、拔穷根。随着一条条道路修通、一项项致富项目上马,美丽乡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节前夕,在棉花村,是田智新年前最忙碌的一段时间。“乌金鸡”病了,他是养殖户的“联络员”,联系专家帮助治疗;天气转冷,他是致富果林的“保育员”,帮助村民度过苗木追肥的关键点;工期紧张,他是脱贫产业路的“质检员”,督促节前高质量完成施工,让乡亲通通畅畅、开心过年……

  “乌金鸡站不起来了?”

  走访突遇意外,带头人给了“定心丸”

  棉花村就藏在深山里,汽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随着山势一会儿慢慢升高一会儿蜿蜒向下,沿途岩石嶙峋,不时还会经过一片碎石滩。

  “这宛若小‘石林’的景色看着美,其实就是石质荒漠化,困扰了一辈辈棉花村人,很多山间地带不适合种庄稼,是重要的致贫原因。”一路上,田智详细地介绍着棉花村的情况。

  田智挂职以来,和村民们一起因地制宜、引进扶贫项目:长毛兔养殖、乌金鸡养殖、砂糖橘种植产业,还有马上落地的黑山羊养殖业。

  从2018年12月,田智担任棉花村驻村第一书记开始,这些产业就成了他心心念念的事。

  在村里的乌金鸡养殖项目基地,田智“瞅”出了问题。

  “田书记,不好了,好几只乌金鸡站不起来了!”刚进养殖小区大门,乌金鸡养殖户韦山赶忙迎上来。已经连续几天,韦山家的几只乌金鸡卧地不起,虽然还能进食但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

  病鸡已被隔离,田智赶忙走进鸡笼,捧起病鸡仔细观察,从翅膀到腿部,都一一拍照记录,又仔细地询问饲料的用料情况。

  发送照片、汇报情况、商量对策……田智立刻和省农科院的专家取得联系。“一定要最快速度解决,养殖最怕生病,一定要尽早控制。”田智说。

  “他文化高、见识广,好多致富项目都是他在帮忙联系,有他这个带头人在,我们就像吃了‘定心丸’。”韦光亮说。

  如今,乌金鸡项目在棉花村已经建设了4个养殖小区,采取“合作社+能手+贫困户”模式运作,已经存栏1000羽。

  田智介绍,目前,棉花村还发展长毛兔养殖产业,兔存栏1800余只,覆盖贫困户17户,户均每年增收1600元。

  “修路,党员们要盯住了!”

  妙用脱贫项目,搭建最好党建平台

  咱们村子的自然环境除了发展养殖业外,就没有合适的种植业可以发展吗?

  田智说:“村子的海拔有700米左右,一些缓坡地带土质松软、光照也很充足,特别适宜发展砂糖橘种植产业。”

  2019年4月初,在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的帮助下,棉花村小寨南面的坡耕地上,种下了7000株金秋砂糖桔。

  初种时的艰辛场面,田智至今难忘。

  “时值雨季,山路泥泞,连越野能力最强的农用车都无法上山,是村民们肩背手扛,将一株株树苗种在山上。”田智介绍,带土球的树苗一株有5公斤,乡亲们一背篓能装5株,那就是25公斤。

  湿滑山路上,那一抹抹艰难攀爬、深一脚浅一脚的背影,田智说永远记在心里。

  “这还只是栽树,日后的养护怎么办?收获怎么办?难道也和过去村民们一次次尝试的那样,疏于管理,杂草长得比树苗还高?”田智下定决心,修一条服务脱贫产业的道路。

  经过多次协调,围绕砂糖橘种植项目,田智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争取到捐款106万元修建2.65公里长的产业路。围绕黑山羊养殖项目,田智从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获得50万元帮扶资金,配套修建近1公里的产业路。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如今这两条路已经初具规模。

  “不管有多晚,一定要去看看;不管有多晚,我们都有人盯在那里。”田智说,为了增强村民的参与感、责任感,同时也为了让道路质量更有保证,村委会将全村党员编成多个值班小组,跟进进度、监督质量。

  “修路,党员们要盯住了!”田智说,脱贫帮扶项目就是最好的党建平台。棉花村以帮扶项目为平台,创新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据了解,田智先后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建立党建结对共建关系,不仅添置了党建文化设施、活动用品,还邀请公安部有关专家为全体党员开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课。

  “树苗小,却有力量!”

  完善产业配套,幸福日子就在路上

  往深山的更深处走,一路颠簸。还未来得及硬化的盘山路其实就是刚刚由挖掘机在山壁上开凿出的土路。山谷从身旁走过,西泌河在脚下流淌。

  “平山填沟,开路通渠。一年前这里还是荒山、悬崖,眼见着一条路从无到有,村民的信心有了,纷纷在沿途开荒、种植。”老支书王正洪深有感触。

  还未修好的产业路两旁,随处可见被开荒平整的平缓山坡。村民们对修建产业路充满期待,已经着手规划下步产业项目发展。目前,已经开垦荒地近500亩,准备种植蜜柚、脐橙等精品水果,产业路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已经初步显现。

  颠簸了近半个小时,皮卡车终于在河谷边停下。

  “水泥标号一定要记录清楚,大的碎石一定要平整清理好……”在已经硬化好的1公里水泥路旁,田智进入了工作模式,一边交代着注意事项,一边拉着当值的村民党员陆海去看新铺设的涵管。

  “田书记认真得很,工作起来就什么都忘了。”陆海介绍,这条路是村民的致富路,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建设。

  回头环顾,半山腰的村子已经湮没在浓浓的云雾中。在这个暖冬,产业路沿途的砂糖橘树苗在雾气中泛着点点绿意,生机勃勃。

  检查过道路,田智来到一棵棵小树苗前。

  “期盼他们快快长大,天气越来越冷,我们要抓紧施肥。”田智欣喜地说,“别看现在是齐腰高的小树苗,但是它们寄托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明年果实就能上市,到那时我们的配套设施会更加完善,幸福的日子就在路上。”

相关热词搜索: 乌金 公安部 产业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