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效水稻示范种植推动兴义万峰林坝区增收增效
6月1日,贵州省粮食生产现场推进会在黔西南州召开。作为优选的现场观摩点,兴义万峰林以农业高产坝区吸引了省内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和业内专家的目光。
万峰林坝区面积3348.7亩,是我州为数不多的千亩坝区之一。近年来,万峰林坝区实施水稻绿色高效高产示范种植,“稻+”生态种植养殖示范项目建设,将当地乡村旅游元素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助推当地走上绿色高效、稳粮增收、农旅共赢的发展道路。
农旅一体增产增效
“这一片是超高产示范田,对面是品种示范展示区,覆盖多年生稻、超级稻等省内自育品种40个。”在位于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万福村的水稻绿色高效高产种植示范点,贵州万峰福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超告诉记者,示范点由万峰林旅游集团下属公司贵州万峰福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206亩土地组织实施。
示范点以水稻绿色高产增效为核心,结合万峰林乡村旅游资源,通过“优质品种+绿色施肥+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动坝区内水稻增产、经济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寓农于景、寓产于景。
据介绍,该示范点通过良种良法和科学管护后,示范区绿色高效耕作制覆盖率达100%、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规范化播种(育苗)技术覆盖率达100%、人工移栽稻区水稻无纺布旱育秧覆盖率达100%。化肥减量10%以上、农药减量15%以上,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全面落实。经测算,每亩可实现水稻产量635公斤,比往年增产20%以上,按每公斤5.2元计算,较以往每亩可增收254元。其中110亩超高产示范田亩产可达850公斤。
同时,示范点除以每亩1500元一年的费用流转农民土地以外,还因为种植过程需要大量人工,能够提供1500人左右的临时用工需求,优先招用当地贫困户及土地被流转的农户,带动了当地农户多渠道增收。
“这个示范点除了水稻新技术示范和规范化栽培以外,2017年以来我们还结合万峰林景区旅游特点,采用紫色水稻和高产水稻交错种植的方式打造观光型农业。”姚超介绍,再过不久,游客从观峰道上俯瞰,就能在田间看到一个大大的“福”字。
稻渔共生农旅共赢
距示范点几公里外的纳灰村,漫步田间的游客,不时被稻田里的鱼吸引。这是当地正在实施的“稻+”种养模式,通过168亩稻田养鱼示范,在增加万峰林旅游互动项目的同时,还能增加群众收入。
“这批刚刚投放的早期鱼苗,一个月以后能卖到每斤20元至30元,后期还会增加每亩的投放量,售卖期持续到水稻收割完为止。”姚超介绍,稻鱼会吃掉部分影响水稻生长的虫害,水稻品质得到保证,同时无饲料喂养也能增加鱼的品质。除了水稻收入,每亩水稻养殖稻田鱼120斤,每斤按20元计算可增加收入2400元。
自2018年起,万峰林街道就开始推广稻田鱼,收益良好。示范点实施后采取适当稀植、沿埂开沟的方式,保证种、养合理搭配并兼顾景观效果,后期还将通过开展“丰收节”、抓鱼节等体验性娱乐活动,丰富景区旅游项目,增加当地群众创业增收。
“除了自己售卖,还提供帮助游客加工烹制的服务。平均每个月的纯收入能在一万元左右。今年这边稻鱼示范点实施后,政府统一规格养殖,鱼的品质将会更好,生意也会更好。”家住上纳灰村的岑俊就是稻田鱼的受益者,看到了加工烹制稻鱼的商机,在2018年8月开办了“稻花鱼农庄”,面对未来,岑俊眼中充满希望。
(实习记者 单 微)
相关热词搜索: 水稻 高效 稻田 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