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县扎实推进万亩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0-08-26 21:03:57 来源:黔西南日报

  今年以来,册亨县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将坝区打造成全省农业现代化“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的决策部署,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采取“六个强化”工作措施助推“六个转变”,建设“一业两区”(蔬菜产业,冗渡片区、丫他片区),通过产业强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以坝区为核心实施万亩蔬菜种植,发展蔬菜产业订单生产,持续完善基地要素配置、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为建成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规划打造,推进产业从自给自足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在推进万亩蔬菜基地建设过程中,册亨县吸收借鉴“三变改革”成功经验,立足土地集中流转抓产业规模。截至目前,累计流转土地4539.95亩,覆盖5个坝区,通过将土地化零为整建成“一块地”,规模化产业发展得以实现。核心区建成蔬菜标准化基地1450亩,辐射区5000亩正在流转土地和配套设施测绘。蔬菜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转变,实现了由传

  统种植向现代规模化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强化良种效益,推进产业从主要种植传统农作物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牢牢把握优势品种优先替代,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要求,调减低效作物大力发展优质稻、草莓等“专、特、精、优”农特产品。与此同时,引进黔西南北岸农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今年以来,基地累计发展菜心种植2830亩,供港菜心亩产550公斤,销售价6元每公斤,产品销售到了深圳、浙江等地,并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良种种植效益突出,产业发展迅速。

  强化标准化建设,推进运营模式实现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紧紧抓住现代化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发展的根本属性。强化资金统筹统用,投入完善坝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打通产业建设“阻点”、疏通发展“梗点”。基地建设以来,整合涉农资金、水利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共2800万元,用于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成河道

  治理疏浚5公里,建成9.6公里灌排沟渠,8公里机耕道,1500立方库容冷库1个等,实现了“田块规范、沟渠相连、旱涝保收、机械现代”等为一体的高标准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为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强化产销联结,推进营销模式实现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产量高、卖得出”“产得好、卖得好”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依托宁波帮扶契机,以东部省份市场为主导,以订单农业为重点,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优势,扎实做好冷链物流,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基地生产的农产品产销两旺,实现种有定向、销有方向。截至目前,已建成冷库库容1500立方,在建冷库库容2000立方,确保覆盖万亩蔬菜基地产品,为基地“销得远、销得俏”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带动农民,推进组织方式实现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共同体转变。共建共享、促农增收、企业增效、合作共赢是基地

  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以“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为目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积极探索农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等,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开展股份合作,将企业、合作社、农户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联产联业、连股连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强化融合发展,推进发展方式从单一种植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发展“种+养”生态循环农业、农旅产业园全产链发展是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基地在发展蔬菜的基础上,配套畜禽养殖业,同时充分利用册亨县“糯米蕉之乡”地理标识和基地内坡鼐景区、大寨布依族村落、板万布依族古寨等民族传统文化优势,向附加值更高的乡村旅游和餐饮延伸,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内生融合。(如:冗渡片区基地通过蔬菜脚叶供应威旁大型生猪养殖场,充分利用养殖场粪污发酵生产有机肥还田,从而实现农业生态循环发展。)

  (记者韦欢)

相关热词搜索: 产业 基地 蔬菜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