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铺出脱贫路——记乌罗镇岩口村脱贫攻坚指挥长李涛
2019年3月,李涛被派到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岩口村任驻村脱贫攻坚指挥长以来,立足岩口实际,秉持“驻村帮扶重在解决问题”的初衷,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紧扣脱贫攻坚“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等突出问题,积极发展脱贫产业,把群众在脱贫产业中真正受益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目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山油菜产业,探索“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模式,?出了一条靠山脱贫、靠地致富的产业扶贫路。目前,岩口村已发展100亩油菜基地、7000羽规模养鸡场和小河肉牛养殖场等特色产业。
走进岩口村,仿佛置身于一片无人的原野,听鸡鸣鸟叫、看野趣横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岩口村共有252户1062人,祖祖辈辈以种植玉米、红薯为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收获的粮食也就勉强维持一家人当年的口粮,加上前几年交通不便,大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大量土地撂荒。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岩口村脱贫攻坚指挥部和村两委结合当地实际,抢抓适应农业规模发展机遇,盘活闲置土地,着眼补齐“无主导、缺特色、小而散、链条短”的产业短板,提出并成立了一个由10户以上贫困户参与的“同心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种植高山优质油菜,确立了以种植高山优质油菜和鸡、牛养殖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
2019年9月,引进同仁望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该村投入60余万元发展林下养殖项目,己投放小鸡7000多羽,聘请固定工2人,每人月薪2900元,他们先是一边务工一边学习养殖技术,3个月后交由村里群众饲养,公司负责饲料供给和回收销售,所得利润分给贫困户,受益群众15户68人。
全村74户贫困户,每户入股小河肉牛养殖场6000元,2019年户均分红600元,全村分红总额4.44万元。
自2016年以来,该村共计申请办理扶贫小额信贷(精扶贷)53户,涉及资金265万元,每年保底分红10%。油菜种植劳务惠及2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0户,每季度发放劳务费达6万多元,贫困户秦翠每月劳务收入1500元。
“种油菜的每天60元,锄草的每天100元,犁田的每天120元,不同标准按劳取酬,老百姓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增加收入。”李涛介绍说。
“经预算,每亩油菜籽产量至少30斤,总产量在2万斤以上,除去各种开销,纯利润不少于3万元,然后将这3万元的利润全部分给贫困户。”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徐世庆一边说出油菜种植的收入预算,一边考虑贫困户的增收问题。
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之本,依托辖区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种养业,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按照“村社合一”的要求,创新同心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入企打工挣薪金、集体收益享利金”3条渠道让农户增收,实现了利益的科学分配。
“岩口村利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菜籽越冬期和生长期长等独特的地理优势,所产的高山优质菜籽油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含量高,既健康环保,又香味醇厚。”说起高山优质菜油的好处,李涛的确颇有研究。
“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油菜产业让岩口村的土地资源“遍地生金”,群众优先享受成果。望乡公司结合农村“三变”改革,采取订单农业、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利前分红、保底分红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养鸡每月收入2900元,一年下来达到3.48万元,收入比前些年增加了6倍多。”村民白兴强兴致勃勃地给笔者算起了收入账。和白兴强一样在公司常年务工的村民田孟友每月收入也在2900元以上。
截至目前,在指挥长李涛的带领下,岩口村还编制完成了油菜花盛开时的前期旅游策划和农家乐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发展集观光、餐饮和娱乐项目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多种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由于成绩突出,在2019年8月市级脱贫攻坚工作检查中,该村群众满意度达到98%,名列全县前茅;2019年9月,岩口村脱贫攻坚指挥部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村级脱贫攻坚指挥部。
上一篇:铜仁鱼塘村:种植羊肚菌“钱景”喜人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