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习水:守住生态底线呵护绿水青山
蜿蜒的赤水河,从仁怀境内流向下游的习水县。这条享誉世界的“美酒河”,沿岸数以千计的酒厂、酒坊,酿造出了独特的酱香美酒,成为全国最为集中的酱香酒核心产区。
在习水县,拥有习酒、宋窖、小糊涂仙酒业等酒企。近年来,随着酱香酒的崛起,这些酒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习水县在保护好赤水河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白酒产业,做好旅游产业,推动实现“酒旅并举,富民强县”战略。
做大做强白酒产业链
2018年,56亿元;2019年,80亿元。这是习酒公司最近两年的销售业绩。今年上半年,习酒公司取得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销售额突破50亿元的佳绩。
位于赤水河畔的习酒公司,正以蓬勃之势在业内激起千层浪花。
在习酒公司包装车间,工人们加班加点工作,力求每一笔订单都能以最佳的质量、最快的速度送达市场一线。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项目建设,总投资达80多亿元。”据习酒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三年,习酒制酒制曲生产区、包装物流园区、基酒贮存区、科研中心、商务体验中心、运营中心、习酒文化城等将一一登场。
如今,白酒产业已成为习水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而习水经开区作为白酒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对习水白酒产业的规划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习酒一枝独秀。
习水经开区按照一区多园功能布局,在原有土城白酒产业园、隆兴白酒产业园的基础上,在土城镇、回龙镇等13个乡镇,建设习水白酒包材配套产业园、步长酒旅产业园、习酒桃竹产业园。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1年底,习水县白酒产能将达15万千升,实现白酒产业总产值300亿元,白酒销售收入150亿元,税收50亿元;到2025年底,全县白酒产能将达20万千升,实现白酒产业总产值500亿元,白酒销售收入300亿元,税收100亿元。同时,培育2家百亿级企业、3家十亿级企业、3家亿元企业,打造全国知名品牌2个、贵州省名牌产品5个。届时,习水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取得重大突破。
高粱映红脱贫致富路
8月20日,在习酒镇大湾村花秋组习酒有机高粱种植基地,一串串籽粒饱满的红高粱穗压弯了枝头,微风吹过,荡开了一层层深红穗浪。
从2016年起,习酒镇调整产业结构,调减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种植,改种有机高粱。高粱种子由村里统一提供,按照习酒公司的订单统一规划种植。
今天的习酒镇,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老人在家种高粱,收入渠道增多了。“我们村都是老年人在家种高粱,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大湾村村委会副主任易顺和说。
同样,走进醒民镇马蹄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山的红高粱,三五成群的村民正穿梭其中收割成熟的高粱。
“我今年种了10亩地,能收4500斤高粱,能收入2万多元。”醒民镇马蹄村村民刘光政说。在醒民镇像刘光政一样从事高粱种植的农户有4200户,全镇共种植高粱1万余亩,预计产量可达2000余吨,实现产值1800余万元。
近年来,习水县按照有机高粱生产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高粱产业。目前,全县26个乡镇(街道)共种植高粱25万亩,直接带动全县5.5万户农户实现增收。
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
在习酒镇赤水河畔,傍晚,居民们沿河散步,欣赏旖旎风光。居民宋小斌说,要是回到七八年前,他不会有如此雅兴,“那会儿河水水质差,甚至还有一股酸臭味。”
这些年来,习水县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严格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全面实施河长制,赤水河流域(习水段)水环境质量全部纳入各级党政“一把手”年度政绩考核,对未切实履行河长制工作任务的河长,严格按照“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的办法实施一票否决。
与此同时,习水县加大白酒企业节能减排监管力度,严格污水处理排放,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排放标准。对茅台201污水处理厂、习酒公司污水处理厂、习酒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进行整改。据统计,近年来,赤水河流域(习水段)沿河白酒企业每年实现污水减排35万吨。
习水县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体系,出台配套政策,在赤水河及支流周边1公里范围内,严禁增设规模以上养殖场,逐步取缔河流上水电站,保障赤水河生态流量。
此外,习水县还以打造“四河四带”为目标,利用坡地植被、沟壑、高速公路和旅游公路打造公共绿化景观、花坛景观,进行赤水河岸大面积植树造林,植入?部文化、工业文明元素,辅以不同视角、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绿色景观,打造多层次交叉性立体景观线,实现“四季见花开、常年见美景”。
上一篇:务川均衡粮食安全生产助力“六保”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