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31日来遵义市博物馆看馆藏文物修复成果展
文物出土时是什么样子?残损的文物要怎样才能修复呢?1月1日,由遵义市博物馆、遵义市图书馆、务川自治县仡佬族文化博物馆主办的馆藏文物修复成果展将在遵义市博物馆三楼开展。

工作人员正在布展
12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遵义市博物馆三楼展厅,工作人员正在布展,将一件件展品小心翼翼地放在展柜里,并挂上未修复前的照片。精美的铜器和风格迥异的书画作品实物,与照片里曾经破损的模样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次展出的文物有青铜器和书画两大类,其中青铜器30件,年代从西汉到民国,有西汉青铜钲、西汉蒜头形青铜壶、西汉提梁壶、明代宣德荷叶形铜盘、清末明初关羽骑马铜像等。书画有48件,都是近代的作品,有刘天经书轴、谢方塘墨竹四屏、杨兆麟书扇面、赵以炯楷书立轴、丰子恺漫画立轴、方葆初楷书横幅等。

文物修复前后对比

“本次展出的文物主要是遵义本地出土、与遵义有关的。”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些文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如青铜器多处破损,书画卷轴无法打开或是残缺、变色、微生物损害、晕色等。为了保护地方文物,更好地传承地方文化,该馆于2015年向国家申请了《遵义市博物馆纸质文物、青铜文物保护、修护项目》。当年年底,国家拨付了200万元项目资金,2018年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7月完工。对这些文物保护性地修复,延长了文物的生命,让它们得以保存,具有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使人们从不同方面了解本地的历史,从而传承地方文化。
据悉,本次展览从2021年1月1日持续到1月31日,市民前往参观需携带身份证,参观时要佩戴口罩。
(记者 俞 晖)
上一篇:遵义市小幅升温迎新年 冻雨及雨夹雪暂时告别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