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解读金石大家容庚“有容乃大”令人景仰一生

发布时间:2020-12-01 12:07: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应妮)“其以90岁的生命为基点,向着历史与未来的两极放射着精神之光华。”这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评价金石大家容庚先生之语。

  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共5个展厅近300件展品,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级文物青铜器栾书缶、故宫博物院藏《兰亭八十刻》、中山大学藏《金文编》手稿等。据各受捐机构不完全统计,容庚及家属先后共捐出青铜器近200件,历代书画1200余件,古籍善本1万余套册,金石拓片、丛帖、名人信札近千件,以及大量的著作手稿、刻本及抄本。其捐赠之精,数量之多,世所罕见。

  陈英杰从容庚生平谈起,介绍了影响容庚命运的三个节点和他毕生致力研究的金石、书画两大领域;简要梳理了容庚家族中成就者辈出,几代学人相互辉映,各领风骚的家族背景;分享了容庚与罗振玉先生的师生之谊,以及容庚与诸多当世鸿儒交谊的点滴,堪称一段文化史佳话。结合容庚最为重要的两部著作《商周彝器通考》和《金文编》,陈英杰着重介绍了其在金石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

  在北京期间,容庚编撰出版《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武英殿彝器图录》等多部权威著作,逐步走上治学高峰。

  1946年,53岁的容庚回到南粤大地,成为岭南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兼《岭南学报》主编。他的治学重点由文字器物转向书画碑帖,培养扶掖后辈,潜心研究书画,编纂《丛贴目》《颂斋书画小记》等,卓有建树。

  陈英杰讲到,今天我们品味容庚先生蔚为大观的收藏成果,瞻仰先生的学术高度,更要继承他珍贵的学术遗产、学习他严谨务实的治学方法、传承他的文人风骨、道德风范和一颗为国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讲座为听众勾画出鲜活而立体的容庚先生形象,容庚先生的风范也让听众为之感佩和景仰。

  容庚先生曾说:“聚实不易,散则何难?与其身后任其散失,不如现在就完整地献给国家,让更多的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成绩来。”先生辞世后,子女秉承先父遗训,陆续将他生前未及捐赠的文物继续捐献给国家,成就中国收藏史上的一段佳话。

  据悉,“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将持续出至12月5日。(完)

相关热词搜索: 书画 中国 金石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