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男装、着胡服,“大唐胖妞”有多酷?

发布时间:2021-02-20 10:5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前有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后有春节期间出圈的《唐宫夜宴》,今年2月份,唐代服饰着实惊艳了世人。

  为了体现女性的柔美,她们会在发髻插入簪、花卉和步摇等饰物,比起现在毫不逊色。

又潮又酷的穿搭

  当然,化个好看的妆只是唐代女子时髦日常的一部分。她们对衣着同样十分讲究。比如大气的唐襦裙服。

  据考证,唐代女子一般穿着衫、裙、裤,还有披帛等。对于平民女子而言,衫或者襦指的就是上衣,但衫一般是单层的,襦大多为双层,里面可能会夹杂一些棉絮等物。

  这些服饰风尚并非一成不变。唐初期,女性日常大致穿着短衣长裙,继承了以往襦裙的式样。窄袖衫比较短,长裙往往拖到地,配合精心梳好的高髻,身形显得修长挺拔。

  盛唐时,长袖外加短袖“混搭”一度成为时髦装束,然后再加一件“披帛”,十分好看。女子服饰尺寸则日益宽大,打破了之前传统服饰的封闭、隐忍。

  唐高宗时期,出现了“大袖袒露装”,一改之前方领、斜领等式样,领口大且低。但这类打扮一般出现在宫廷、闺房等特定场合,并不是所有唐朝女子都这么穿衣服。

  色彩鲜艳亮丽的裙子特别受唐代女子青睐,尤其是大红大紫等颜色,“石榴裙”便曾颇为流行,长安仕女游春时,用“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帷”。

资料图:此前,敦煌研究院在“三八妇女节”之际,以“大唐女神范儿”为主题披露了莫高窟中关于女性题材的经典壁画,揭秘唐朝女子“群像”,反映女性在唐代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图为莫高窟第130窟《盛唐的女供养人-段文杰临摹》。敦煌研究院供图

可盐可甜,随时转换

  这些酷酷的“唐朝胖妞”,时尚风格可以迅速转换,可盐可甜。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女子可以参加更多社会活动,骑马或出行时,穿男装无疑更方便。

  唐代墓室壁画或者随葬女俑中,均有反映女子穿男装的证据。而伴随着社会开化程度的加深,到唐玄宗时,女子着男装变得较为普遍。

  开元、天宝之际,女子穿胡服者甚多。此外,《旧唐书》里说,开元初年,“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

  也就是说,在开元初年,戴胡帽已经十分流行。胡帽一般指彼时西域传入的浑脱帽,材质有较厚的锦缎或乌羊毛等,其顶部略成尖形,有的会装饰各种珠宝,样式很多。

  着胡服、戴胡帽,唐朝女子的这番打扮,于温婉秀美中又增添了几分潇洒与英气。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专栏作者吴鹏便认为,喜好男装、戎装的习俗,尤其凸显了当时唐代女子对男女平等意识的追求,反映了她们社会地位提高的历史事实。

  盛唐以壮硕而非传统的纤瘦为美,反映出彼时女性的自信与旺盛生命力,那些时髦的服饰便是其青春、快乐精神风貌的折射。这样的审美时尚,在当下或许也有参考价值。(完)

相关热词搜索: 女子 莫高窟 男装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