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瑶族村民赵成毅: 瑶浴助我摘穷帽

发布时间:2020-07-03 15:36:24 来源:黔东南日报

  【民族小卡片】

  瑶族

  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中,我国瑶族总人口为2796003人。

  瑶族是黔东南州十个世居民族之一。全州有四个瑶族乡:黎平县顺化瑶族乡、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截至2018年,我州瑶族人口为31316人,主要聚居在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其余13个县市均有散居。

  一场大雨过后,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五里坡瑶寨显得格外清新、寂静。

  6月29日中午,接到一个预定瑶浴的电话后,瑶族村民赵成毅迅速走上二楼,拿了一些分拣好的草药,来到一楼专用的灶台前,洗锅、放水、盖锅盖,一系列娴熟的动作之后,他朝妻子邓海英吆喝一声:“煮药了。”

  听到吆喝声,妻子邓海英和大女儿赵恋走了过来,两人熟练地生起了火,一个小时左右,水开了,赵成毅细心地将草药均匀分撒在两口大锅里。一会儿,一股股浓郁的药香味就弥漫开来。20分钟后,赵成毅揭开锅盖,拿过几只桶,把药液一勺一勺地舀进桶里……

  几年来,每逢接到有客人预定瑶浴的电话,赵成毅一家就会及时重复这样的动作。这份“生意”,让赵成毅一家摆脱了贫困,也让他获得了不少荣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满意而去,而且不只来了一次……

  从小跟着父亲学习采药、配药、洗药、煮药的赵成毅,对于瑶浴的熬制技术十分熟悉。“但由于当时旅游发展慢,我空有瑶浴技术却没有施展的地方,也挣不到什么钱,家中上有老人,下有小孩,负担很重,一直处在贫困之中。2014年,我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就在2014年,镇政府和村委会组织我们13户人家成立合作社,专门从事瑶浴服务,开始接待游客。”赵成毅说,“当时,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大家经过商量,根据村寨的地形特点,按照进村的顺序对每一户进行了编号:壹号、贰号、叁号……让游客自行选择去哪一家洗瑶浴。”

  “第一年,每家纯收入1万多元。尝到甜头后,大家的干劲更足了。2015年,每家纯收入增加近5000元;2019年,仅靠瑶浴这一块,每家收益都有2万多元。”赵成毅说,

  “2017年,随着瑶浴生意越来越好,我们一家成功摘掉了穷帽。”

  走进赵成毅家,只见门口上方挂着“壹号”招牌;迈进大门,迎面就看到一排证书悬挂在接待台后面的墙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医药·药浴疗法”十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杭州市萧山区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的金色牌匾熠熠生辉,木结构的房屋让人倍感清爽,门边两株生机盎然的绿萝,更增添了一份大自然的气息。

  谈及瑶浴,赵成毅打开了话匣子:“我干这个活路,党委政府的支持很大。2016年,政府在我家一楼装修了三个浴室,所有材料、设施等,没有收我一分钱;2018年,我尝试在搞瑶浴的同时,又开办了农家乐,政府又补贴了我2万元……”

  由于赵成毅是瑶浴县级非遗传承人,县里和镇里都十分支持,时常推荐游客来他这里洗瑶浴。加上技术好、药材质量好、服务态度不错,赵成毅的名气越来越大。

  “药材取自山上,只需花费些力气,煮药时费些柴火,其他就没啥成本了。”赵成毅说,“目前,我栽种了四五亩药材。以后,根据瑶浴发展,我准备多种点药材,继续开发好瑶浴,让它成为我们的致富产业。”

  “以前,因为家中只有三个浴室,时常出现客多浴室少的情况,有些客人等不及就走了。现在,我又在老房子旁修建了五个浴室,一次可以容纳十多个人洗瑶浴了,这样就可以留住客源。”赵成毅说,“今年‘五一’期间,因为疫情影响,前后只接待了20人,赚了1760元。”

  采访快结束时,赵成毅的大女儿赵恋走了过来,曾经在卫校学习过的她十分看好这个行业:“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十分注重养生,瑶浴的客源和前景是根本不愁的。”

  “我准备先跟父亲好好学习瑶浴,掌握技术后,在娘家建几个浴室和一家农家乐,或者到县城开一家分店,将父亲的技术传承下去,把瑶族药浴发扬光大。目前,了解瑶浴的人不多,需要做些宣传推广。我打算从抖音和微信入手,逐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赵恋说。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舒增付 杨玉婷 杨峰)

相关热词搜索: 从江县 黎平县 浴室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