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探索全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自开展以奖代补试点项目建设以来,作为全国开展以奖代补水土保持工程首批试点项目建设县,贵定县积极创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和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水土流失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助推贵定县乡村振兴建设。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序开展。自开展以奖代补试点项目建设以来,贵定县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试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机制,成立以贵定县政府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讨论研究解决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棘手、难点问题。试点期间,共召开16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15个问题。
规范试点项目管理,撬动社会资金参与试点项目建设推动水土流失治理显成效。按照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制定以奖代补标准,明确项目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建设方式、利益联结等内容,确保项目预算造价的合理性和公信力,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合理。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试点项目建设并集中经营,形成全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经过2018至2020年三年试点建设,贵定县以中央财政资金3000万元作为奖补,有效撬动了村组集体、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及农业企业等4类23家社会资本4336.08万元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8.94平方公里。
鼓励农户参与试点项目建设,带动农户致富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效。采取“水土保持+”模式,鼓励农民合作社等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共同参与建设和集中经营。调动农户积极性,明确农户对项目“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权力,将建设成果管护责任由虚变实,助力试点项目充分发挥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带动农户增收致富。2018年以来,贵定县以奖代补项目累计带动项目周边963人脱贫致富,人均增收4626元/年。
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助力企业农户创收,推动项目周边乡村振兴发展。贵定县打破传统治理模式下企业与农户接手后“等、靠、要”的管护方式,推动试点项目多元化发展,探索出以短养长管护新模式,在经济林间套种“中药材”、“大豆”、“辣椒”等矮杆经济作物,实行以短养长,助力企业、农户创收,推动项目周边乡村振兴发展。据统计,贵定县以奖代补试点项目,以短养长管护新模式每年给企业创收解决管护费970万元。(李海红)
上一篇:黔南州长顺:万亩葡萄管护忙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