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兴义——走近“唤醒城市的人”

发布时间:2020-12-30 10:45:23 来源:黔西南日报

编者按:

  时令已至寒冬,空气中散发着丝丝寒气。

  凌晨的兴义,当大部分人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美梦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为了市民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有人已经忙碌在街头巷尾打扫卫生;为了让市民吃上新鲜的蔬菜,有人已经或背上背篼、或开着三轮车运送蔬菜出现在批发市场;为了向市民提供美味的早餐,有人已经在灶火旁忙碌着;为了向市民提供新鲜的猪肉,有人已经在分解刚从屠宰场运来的猪肉;为了将热气腾腾的餐食送到客人手中,有人已经忙着接收订单,准备骑着小摩托出发……

  他们,是一群唤醒城市的人。

外卖送餐员——城市中一道“风景线”

  凌晨3点,城市早已吹过了“熄灯号”,大部分人已进入沉沉的梦乡。但对于在兴义市区从事外卖投送的陈师傅来说,这个点有时还不停地奔波在寂静的街道上。陈师傅说:“为了生活,这点苦算什么。”

  尽管有了工作,但这份工作干得真不容易。因为入行才一个多月,路线不熟成了陈师傅工作的一项短板。尽管如此,他依然尽心尽力的干活,换来一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还有一个孩子在念高中,未来可能还得读大学。陈师傅说,“当老人的不得文化,所以尽量供孩子读书,尽可能满足孩子学习上的要求。”

  谈及外卖送餐员的辛苦,陈师傅说:“单子多的时候很忙,特别是要跑高楼层的时候最累,但还是要给客人送去。”而这样的黑夜奔波有时可能要持续到早上7点多。但那时,手机发出“您有新的派送订单”提示音后,有可能会再次打断他们下班的“决心”,多跑一单,就能多挣一单的钱。

  4点30分,外卖小哥李先生正搓着手在兴义市神奇东路街边的一家店门口等待店家打包“早餐”。外卖行业一般分早班、中班、晚班。记者询问得知,李先生上通宵,现在还没有下班。接过店家的餐食,他迅速跨上摩托车,消失在凌晨的夜色中。

  外卖送餐员,逐渐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他们骑着摩托车、电动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论刮风下雨,不论风霜雪寒,也无论白天黑夜,都能将热气腾腾的食物送到顾客手中,他们成了匆忙工作人饥饿的“守护者”,便利的连接线。请多多理解他们,不要轻易写下差评。也请在收下外卖的时候,道一句:“小哥,辛苦了!”

“肉贩子”——把新鲜和美味传递给千家万户

  4点35分,兴义市神奇西路丰源农贸市场已经人头攒动了。

  入口处,一些工人正忙碌着从三轮车里,将整扇新鲜猪肉运送到市场肉食区的案板上。有着十多年从业经历的杨师傅操着刀,开启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生意。“虽然很辛苦,但换来的是一家人安稳的生活。”杨师傅说。

  而对于永丰街的赵师傅来说,从十多岁算起,他进入生鲜肉食这个行当也已经几十年了。他说:“现在早上5点就要抓紧起来去敬南镇屠宰场拉货。”杨师傅的肉铺在永丰街“一家独大”,所以一天也能挣三四百元,一个月将近一万元收入。

  虽然收入还算不错,但也很辛苦。下午6点多,天空飘起了细蒙蒙的雨丝,寒风伴雨,比往常更显得冷。此时,赵师傅的妻子还坚守在小小的摊位上,还有一些小块的肉没有卖完。

  对外人而言,这些城市的“肉贩子”,身上总有一股浓浓的肉膻味,双手也总是油腻腻的,大多数时候,人们“唯恐避之而不及”。但就是这些起早贪黑唤醒城市的人,为千家万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美味肉食。

“城市美容师”——用勤劳开启城市的黎明

  4点50分,在兴义市北京路,风一阵紧着一阵,给城市凭添了一些寒意。冷冷的毛雨纷飞中,一个头戴毛线帽,50多岁的老张正挥舞着手中的扫把,仔细的清扫街道。老张已经在这条街上来来回回走了7个春秋。言谈间,他嘴里不停冒着热气,而鼻孔下的清鼻涕在路灯的照射下清晰可辨,看上去就像小冰块。

  “每天4点过就要爬起来,5点过就要赶到北京路。”老张如是说。虽然一个月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但用老张的话说,能“活动”总比每天躺着或者到处瞎玩要强。

  神奇西路的环卫工人康师傅,入行已经5年了。5年来,兢兢业业,风雨无阻,就算冬天再冷,也要强迫自己“起得来”。用他的话说,“天天在数”,早上4点半就要起床将一切收拾妥当赶到上班地点。而为了应对寒冷,连同最外面的工作服算起,康师傅总共穿了4层衣服。康师傅说:“我已经60多咯,孩子都结婚了,任务完成。但这把年纪,别的工作整不成,只有干这个,自己吃用也要花钱。”

  因为工作勤奋,干得好,扫得干净,也从不迟到,所以公司一直不给走。采访中,康师傅笑容始终挂在脸上。

  环卫清洁工人,“城市美容师”,这是人们对他们辛勤付出最高的褒奖。作为一座城市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不管是风吹日晒还是雨雪纷纷,他们依然用最美的坚守,用勤劳的双手,为市民营造出洁净、舒适的环境。

“菜贩子”——收获平凡而坚实的幸福

  5点30分,寒冷依旧,细蒙蒙的雨丝飘得更紧了。在兴义市云南路云南街二巷,这条略显逼仄的小巷子已经人来人往,人们嘴里冒着热气,不停地相互询价、砍价,卖菜、运菜,开始了一天繁忙的生意。

  前来进菜的商贩说,“每天这个点到这里卖菜的人很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小型蔬菜批发市场。因为白天人多车多,不便交易,蔬菜也可能不太新鲜了,所以大家心照不宣地搞起了‘夜色行动’。”

  刘??菰谡饫锎邮率卟朔吩松?庖丫?眉父鲈铝恕K?担?ldquo;每天都要早早起来去万峰林拉菜。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几百块。”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着,进菜的人有点多,一会儿装萝卜,一会儿捡白菜,刘??萦行┟Σ还?础?/p>

  一旁的何??莞嫠呒钦撸?械纳谭?点就过来了,有的则更早。她说:“我干这个已经十多年咯。我也是2点过就来等起的,必须要抢在别人前面将新鲜蔬菜运送到丰源市场的摊位上去。”对何??堇此担?蛭?狭四昙停?雒糯蚬さP拿蝗艘?K淙宦虿撕苄量啵?荒暌惨?凰奈迩г?奶?环眩??哟擞辛艘环?ldquo;稳定”的工作。

  对于这些卖菜的人们来说,蔬菜贩运不仅能丰富大家的餐桌,还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收获平凡而坚实的幸福。或许,在他们心里,贩运蔬菜更让人踏实。

街边早餐——让温暖从胃开始

  6点10分,兴义市东风路通往杨柳街的十字路口,黑暗中,一个街边小摊子上的灯光格外明亮。

  窦记粽粑已经在这个路口存在了20多年,每天6点半不到就开始营业,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窦阿姨说:“平均每天能卖出七八百块钱。往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上千块。今年受疫情影响,生意不如往年。”

  在湖南街黔西南州中医院旁卖糯米饭的黄阿姨告诉记者,做这行其实很辛苦,头天晚上将米泡好,次日4点多就起来蒸饭,准备各种配菜,6点左右就要到达“上班地点”。

  而在一小时之前,同在湖南街上的有口福包子铺早已亮起了灯,蒸笼里热气腾腾的包子正静静等待着光顾的客人。

  6点30分,和窦阿姨、黄阿姨一样,卖糯米饭的翟师傅也早早地推着小摊守候在了碧云南路吉祥一街路口。翟师傅卖糯米饭已经十多年。翟师傅是兴义市乌沙镇人,此前,他曾在六盘水市盘州市红果镇买过卤肉,卖过菜。对他来说,虽然现在也很辛苦,但至少有收入,而且离家也近了。翟师傅说:“好的时候能卖出近百碗糯米饭,一天大约能挣两三百块钱。”

  这些街边小摊,一年四季守候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成了兴义这座有情有义的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辛勤付出,为来往匆忙的行人提供美味的早餐,也温暖着人们的胃。

公交师傅——坚守平凡岗位 保障百姓出行

  6点30分,欧阳师傅所驾驶的7路公交车准时发车。随着发动机的轰鸣,熟睡的城市被悄然唤醒。而在此之前,欧阳师傅5点多就起床了,自入行以来,从未有一天迟到过。这份工作他兢兢业业地干了7年,再过几个月,即将迈入第8个年头,而2021年时他就50岁了。

  7路公交车始发站为兴义市的贵州醇景区,终点站为永兴村,全程12公里,共19个站点,驾驶时长约1小时9分钟左右。和许多驾驶员一样,由于长时间坐着开车,欧阳师傅的身体多多少少落下了一些“毛病”。公交师傅每天在“移动的工作岗位”坚守着,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保障百姓的出行,不辞劳苦地将每一名乘客安全地送达目的地。

  公交行业是道路运输和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城市的名片,不仅展示着城市的形象,也为城市的交通便捷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公交车也渐渐成为外界了解兴义的一个文明窗口,而作为城市文明窗口的实践者,千千万万个“欧阳师傅”,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反映着兴义城市的文明进程。

后记: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在每一个深夜或是凌晨,总有无数的人群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起早贪黑的新鲜肉食经营者、卖菜的小贩、早餐小摊主、“城市美容师”……他们戴月披星,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默默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奉献着自己的奉献,也换来属于自己的生活。相信每一个唤醒城市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也终会在兴义这座温情的小城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从天南海北的“他们”变成这座城市的“我们”。

  致敬!每一个唤醒城市的人!

相关热词搜索: 城市 兴义市 师傅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