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江口县:坎坷创业路永远不服输

“这批是出口欧美市场的,看看这款式,咋样?”7月2日,笔者走进江口县凯德街道梵瑞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点的铜仁梵净山可可眼镜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组装镜框、镜片,现场一片忙碌。公司负责人陈勇随手拿起一副刚组装好的眼镜,向笔者展示自己的新产品。
陈勇是江口县凯德街道梵瑞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原居住在该县闵孝镇沙坝河村的一个偏远山村。因家庭贫困,享受到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惠民政策,于2017年5月搬出大山,并得到政府东西部扶贫资金的资助,开办了现在的眼镜公司,成功地从贫困群众成为公司老板。
“党的政策好,才有我今天。”聊起现在的事业和新生活,陈勇十分激动,内心的喜悦悄悄地挂上眉梢。
然而,在此之前,陈勇常年在外打工、创业,与家人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期间虽成功、辉煌过,但因家庭原因,也失败、落魄过。
2000年,刚结婚的陈勇,与村里大多数青年一样,由于没什么手艺和技术,只能过着种地求生的日子。但是,孩子出生后,随着家庭支出不断增大,生活也日渐拮据。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怎么摆脱贫困,让家人过得更好,成为他的重大责任。
2003年,不甘贫困的他背井离乡,踏上外出打工之路,带着家人的嘱托和殷切期盼,到浙江省温州市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刚到温州,人生地不熟,又缺乏工作经验,寻找工作时,处处碰壁。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通过朋友介绍进入了眼镜厂,从此人生迎来了转变。
进厂后,凭着农村娃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较劲的精神,他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和认可。
“当时,我在眼镜圈算是一个传奇。”回忆当初,陈勇自豪地说,从做普工到车间主管、生产管理、厂长,再到总经理,仅用5年半时间。
但是,天不遂人愿,事不从人心!人生,总有那么多不如意。
2009年,正当事业的高峰期,陈勇接到家里电话,年迈的老母亲身患疾病。随后,他立即辞去工作,回乡带着母亲四处求医。遗憾的是,经一年努力,却医治无效,母亲离世。
“出去时,身上只剩下300块钱。”2010年,料理完母亲的后事,他再次踏上打工之路,前往温州。之后,他进入当地另一家名为大宗的眼镜厂,由于之前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这次进厂便是组长,3年后,陈勇再次做到总经理。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一次,他并没有只想当一名普通的“士兵”,而是在两年后,选择辞职单干。
2015年,陈勇在温州开办起了眼镜厂。但是,眼镜厂刚开一年,不幸再次降临到他身上。2016年,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不久便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卖掉眼镜厂,并花光所有积蓄,经过一年的努力,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孩子,还欠外债10万元。
2017年,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得知他家的特殊情况后,便把他家列入贫困户。当年5月,正值该县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而他家也正好享受到党和国家相关的惠民政策。同年,陈勇外出到浙江台州华光眼镜厂打工,并担任该厂总经理。
商海沉浮,家庭变故,让他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在外打拼多年,虽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和创业条件,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和父老乡亲。
今年年初,为响应县委、县政府的“留雁”行动,促进搬迁户就业,帮助更多的群众稳定脱贫,陈勇毅然辞去了高薪工作,决定回乡创业。
2月16日,陈勇在该县凯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利用安置区一楼空房,办起可可眼镜有限公司。到3月17日,厂区装修完成并投入使用。其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前期有大小型机器20台。
“我们现在有80名员工,还有80人在培训。”陈勇说,公司满负荷生产,需要400名工人,可解决社区很大一部分群众就业。同时,由于没有高难度工序和技术,就业门槛低,熟练工每月能拿3000元左右工资。
“现在我们出门就能进厂,做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手工活,既能就业挣钱,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非常方便。”梵瑞社区搬迁群众纷纷表示。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接到订单600万副,主要出口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前景十分宽阔。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陈勇说,风雨过后是彩虹,坎坎坷坷经历那么多,但是自己从不灰心,更何况现在还有政府和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政府免水、电、房租3年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自己是重操旧业,他有信心、有能力把公司做大、做强,从而反哺家乡,感恩乡亲。
上一篇:铜仁市松桃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