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三聚焦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五”以来,铜仁市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全市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些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后发赶超势头强劲,有力地支撑引领着铜仁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聚焦科技人才培养科研能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工作,为促进全市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积极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增加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补齐铜仁市无省级重点实验室短板,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认真组织实施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夯实高层次人才培育,围绕产业发展努力培植一批以新能源、新兴材料及农业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铜仁市2人获省级青年科技奖,新增省级高层次人才12人,累计培育高层次人才34人。
强化科技创新,全市专利申请2173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0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地州市中获奖数排位第三,科研成果稳步提升。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创新环境
铜仁市在《铜仁市市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基础上,督促和指导铜仁学院、铜仁职院、铜仁科学院等市内高校及时制定和完善了《铜仁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自然科学类)》《铜仁科学院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配套政策及措施。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自主创新创业若干意见扶持政策,印发《铜仁市关于赋予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更大自主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规定》,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聚焦产业集群发展多领域创新立前茅
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烟气氧化脱硫新技术、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形成电池用硫酸锰、锰酸锂、锂镍锰氧等锰系正极材料生产新技术,制备锂电池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镍、钴综合回收率大于95%。解决了相关领域的关键性、共性技术难题,达到绿色环保。形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锰系正极材料生产示范线,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60%,国际市场占有率56%。该技术产学研合作密切,技术科学创新性突出,转化与应用效果显著,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国际领先,有力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2019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
开展氢协同掺杂金刚石大单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通过改变合成降压工艺,有效突破了长期以来金刚石大单晶的裂晶问题这一技术难题。该技术在焦作华晶钻石股份有限公司得以推广,使得金刚石的产品成品率提升了32%,提高了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该项目获得2018年贵州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可快速成型的混凝土及伸缩缝修复工艺获得突破,该成果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工人员易掌握;极大降低施工成本,且成果的应用极大降低安全风险和节约了时间。负责该项研究的铜仁学院与四家应用企业签订了17份应用成果合同,修复或重新做伸缩缝累计600余条同时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余元。该项目获得2018年贵州省技术发明三等奖。
杨莉琳团队开展生态敏感区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活性氮的影响及机理研究,从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的角度,构建不同生态敏感区土壤活性氮管理的关键技术和应对策略,对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生态友好、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推动生态学、农学、环境科学学科的发展和完善,研究论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广泛关注,被国际国内同行顶尖学术期刊多次引用,研究成果斩获2019年度贵州省自然科学3等奖。
上一篇:铜仁市各中小学开学 开学第一课倡导节约粮食
下一篇:最后一页